农民技能培训工作总结
农民技能培训工作总结一、主要工作情况1、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目标管理。成立了县委、县政府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县劳动保障、扶贫、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协调小组,专设
农民技能培训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目标管理。成立了县委、县政府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 县劳动保障、扶贫、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农村劳务输 出工作协调小组,专设办公室,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劳务输出和就地转移 实行统一规划、扎口管理、组织协调和指导服务。各乡镇也相应建立了农村劳务输 出工作小组,并依据劳动保障事务所建立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办公室,形成分工明确 的组织体系,为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年初,县劳动保障 部门会同扶贫、农业、农工办等部门将年度培训目标(含省下达的转移培训目标) 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和相关培训机构,实现目标管理,落实目标责任,有计划地开展 转移培训工作。 2、发展培训载体,夯实基础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500万农民大转移”和“百 万农民大培训”的目标,大力发展培训载体,建立健全转移培训体系。经过近几年 的努力,全县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已发展到32家,年培训能力达到1.5万人,其中 有17家培训机构被认定为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定点培训机构,初步形成了以县级 培训机构为龙头,乡镇培训机构为主体,民办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培训网络,有力推 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结合本地特色,创新转移培训模式。积极创造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学校 与中介机构联合协作的转移培训新模式,大力推行转移培训、职业介绍和跟踪服务 “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新机制,努力打造培训专业、培训学校和外出劳务新品 牌。有效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并将转移培训的重点逐步下移到乡镇、村,培训 机构按照“统一执行转移培训政策、统一建立学员管理档案、统一教学计划、统一 考核发证”的要求,在乡镇、村设立培训点,就近就地组织农民参加技能培训,既 方便了农民,降低农民的培训成本,又扩大了培训生源。 4、强化就业服务,开展培训就业对接。认真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 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在抓好县级人力资源市场规划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 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充分利用全省 农村劳动力转移“镇镇通”工程信息网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信息服务。 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南北挂钩、对口交流的工作部署,定期举办劳务输出专场招 聘活动,为经过转移培训的学员牵线搭桥,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努力实现“培训 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5、加强培训监管,提高转移培训效果。全面推行培训券制度,对农村贫困劳动力 实行减免费培训。县劳动保障、扶贫、农业、财政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 作,并建立培训前备案制度、培训中核查制度、培训后验收制度和培训补助申报制 度等四项转移培训监管制度,进一步规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行为,确保培训时间 和培训质量。认真做好培训券发放工作,根据不同培训工种,对参培学员发放不同 面额的培训券。补贴标准为一般工种每人200-300元,技术含量高的培训工种每 人400-500元。为防止培训券流失,采取到培训班现场发放的办法,确保培训券 发放到确实参加培训和最需要补贴的农民手中,并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和未能升学的 应属初、高中毕业生优先发放。严格执行省文件规定,县各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协调 配合,建立完整的培训券发放、管理、审核和兑现工作程序,确实提高培训券的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