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一 寡人之于国也第1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一 寡人之于国也第1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孟子,一代亚圣,跨越千年,用他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向人们宣讲着他的“仁政”的思想、“王道”的理论。“谨庠序之教,申之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一 寡人之于国也第1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 苏教版必修4 孟子,一代亚圣,跨越千年,用他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向人们宣讲着他的“仁政”的思想、 “王道”的理论。“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是他为我 们描绘的理想蓝图。他反对战争,经常以比喻的方式阐明自己的见解。今天,我们学习《寡 人之于国也》,去见识孟子主张“施仁政、行王道”的治国安邦的大智慧。 作者简介 【】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城市)人。当时著名 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 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宁、滕、魏等国。当时“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 却说“唐、虞、舜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腐、远离实际,而不被采纳。因此,孟子“退 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背景探寻 【】 《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据《史记·魏 世家》记载,梁惠王三十五年,“卑礼厚币以招贤者”。于是,包括孟子在内的贤者数人不 远千里来到魏都大梁。 两人在第一次见面时,梁惠王便想从孟子那里寻得“以利吾国”的良策;孟子则以“何 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为对,指出专言求利的严重危害性和躬行仁义的重要意义。两人 第二次会面是在池沼旁边。梁惠王看着鸿雁麋鹿嬉戏,得意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为对,并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证明了贤者 “偕乐”与不贤者“独乐”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文王关爱百姓,百姓爱戴他,因而文王能 享其乐;夏桀不恤百姓, 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乐。正是在多次的接触交谈中, 孟子与梁惠王彼此之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于是就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一次深入的交谈。 文本素材 【】 孟子的民本思想 孟子提倡“以民为本”的贵民思想。他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