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政与仁术供港制度的现代反思

仁政与仁术:供港制度的现代反思   【摘 要】香港乱象激起了陆港两地部分民众的情绪对立,供港制度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作为官方话语体系中的“政治任务”,供港制度似乎是中央赋予香港的特权。实

仁政与仁术:供港制度的现代反思 【摘 要】香港乱象激起了陆港两地部分民众的情绪对 立,供港制度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作为官方话语体系中的“政治任 务”,供港制度似乎是中央赋予香港的特权。实际上,供港制度并不 是一种“特供”制度,而仅仅是市场经济下的商业供给制度。面对香 港的实际情况,供港制度有必要继续保持,但陆港官方都要采取有力 措施,才能使这一制度继续发挥其应有效用。 【关键词】仁政;仁术;供港制度 2024年的香港,波澜再起。自2月以来,香港激进团体发起多 次“反水货客”行动,后演变成“反对内地游客来港自由行”。3月, 一批戴着口罩的激进者响应网上号召,以“反水货客”为名,在新界 上水、屯门以及九龙尖沙咀集结,指骂、围攻内地旅客,追着旅客并 脚踢他们的行李箱和物品。作为回击,有内地网民高喊取消供港制度, “以惩治高傲的香港人”。供港制度――这一延续了数十年的对港物 资供应制度,再次被公众的视线聚焦。 回归18年,中央政府为保障香港的繁荣与稳定不遗余力,供港 制度便是为一项对香港的“仁政”。 一、“仁政”与供港制度 “仁”――儒家的核心精神之一。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 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

腾讯文库仁政与仁术供港制度的现代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