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遗产知识2500题》作者_用知识建立文化遗产与公众的链接

《中国⽂化遗产知识2500题》作者:⽤知识建⽴⽂化遗产与公众的链接⽂化遗产是社会发展的物化载体,承载着民族的共同记忆。《中国⽂化遗产知识2500题》⼀书由⽂博⾏业资深专家编写,辑录可移动⽂物、不可移动

《中国⽂化遗产知识2500题》作者:⽤知识建⽴⽂化遗产与公众的链接 ⽂化遗产是社会发展的物化载体,承载着民族的共同记忆。《中国⽂化遗产知识2500题》⼀书由⽂博⾏业资深专家 编写,辑录可移动⽂物、不可移动⽂物知识及历史⽂化名城名村名镇等遗产知识。通过2500题带领读者探索中国⽂ 化遗产的前世今⽣,从纷繁复杂的⽂明历史中撷取知识精粹,在浩如烟海的遗产知识中汲取古迹新知。我们在此对 话作者,以期共同阐释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化,建⽴起⽂化遗产与公众读者的链接。 1 第44届世界遗产⼤会刚刚在福建福州闭幕,中国申报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项⽬与其 他33个项⽬⼀起⼊选《世界遗产名录》,再次引发公众对遗产保护的关注。《中国⽂化遗产知识2500 题》恰逢此时出版,请问您编著这本书的初衷是否与此有关呢? 答:应该说是巧合。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活⽔平、⽂化素养的提⾼,公众对⽂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和热情持续 增长,更多⼈愿意⾛进博物馆和⽂物保护单位,了解历史⽂化,增加⽣活情趣。 本书所指的⽂化遗产,主要是⼴义的物质⽂化遗产,包含了不可移动⽂物、可移动⽂物和历史⽂化名城、 村镇、街区等(暂未涉及⾮物质⽂化遗产),不限于依据联合国教科⽂组织《保护世界⽂化和⾃然遗产公 约》⽽评定的“世界⽂化遗产”项⽬(全球1154项、中国56项)。 如果说写书初衷,就是想在纷繁复杂的⽂物著述中,凝练最具价值和特⾊的内容,传播系统、科学的遗产 知识和保护理念,⽤知识建⽴链接,让⽂物活起来,⾛进千家万户,增进公众对⽂化遗产的了解和认同, 增强社会对⽂化遗产的情感联系和保护⾏动。 2 2500题不是个⼩数,这本书的编著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答。概括来说,15年的积累,15个⽉的拼搏,15稿的核改。 准备的时间其实还不⽌15年。实质进展⼤约从2006年开始,主持或参与编制了⽂物鉴定类考试⼤纲、馆藏⽂物登 录规范、禁⽌出境展览⽂物⽬录,以及相关知识竞赛、讲解⼤赛的命题,也举办了⼗多期各类⽂物鉴定培训班(每期 两个⽉时间的那种系统培训)。为了这些编写⼯作和活动策划,买了⼤量的书,读了数千万字的资料,从⽽认识到社 会上缺少系统、规范、⽣动的⽂化遗产普及读物,就想尝试⾃⼰出题。⼀开始,零零星星地出了⼀些题⽬,主要是前 五批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和陶瓷、⽟器、青铜器、书画的通识内容。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发,诸事暂停,得以静思和⾃省,感觉应该完成多年的夙愿,就利⽤每⽇夜晚、每个

腾讯文库《中国文化遗产知识2500题》作者_用知识建立文化遗产与公众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