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阶层分析-word资料(精)
一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是指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具体包括: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直辖市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处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各省
一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是指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 具体包括: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直辖市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处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各省、市、 地区、县、乡镇中拥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乡科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以及部分拥有实际行政管理权 的处科级以下干部和不拥有实际行政管理权的处科级及以上干部。 四个阶层分类指标确定了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在社会结构中的优势地位,他们是体制内核心部门 中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水平的管理者,掌握着当前中国社会最关键的资源——组织资源。由于国家组织 系统掌握着整个社会的最重要和最大量的资源,拥有组织资源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在资源配置中处于明 显优势位置。他们并不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但他们可以控制或支配一部分生产资料,因而,他们实际 上也分享部分经济资源。当然,他们同时也拥有较多文化资源。 这一阶层可分为四大类群体。(1)高层行政管理者群体,指党政、公检法司、人大、政协等机关中拥 有实际行政管理权力(管理下属人员在3人以上的部门负责人)的县处级及以上级别干部,他们在国家 与社会管理者阶层中占9.4%;(2)中层行政管理者群体,指党政、公检法司、人大、政协机关中拥有实际 行政管理权力(管理下属人员在3人以上的部门负责人)的乡科级干部,他们在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中占17%;(3)低层行政管理者群体,指党政、公检法司、人大、政协机关中拥有实际行政管理权力(管 理下属人员在3人以上的科室负责人)的乡科级干部、拥有实际行政管理权力(管理下属人员在3人以 上的部门负责人)的科级以下干部和无实际行政管理权力(无下属管理人员)的科级以上级别干部, 他们在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中占57.9%;(4)中高层事业单位管理者,即各类公有制事业单位的主要 负责人,如医院院长和书记、学校校长和书记、电台、电视台台长和书记、报社出版社社长和书记、研 究所(院)所(院)长和书记等,他们所占比例为15.7%。 二经理人员阶层 经理人员阶层是指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层管理人员及部分作为部门负责人的基层管理人员。 依据我们的阶层分类指标,这一阶层的成员是处于体制内、体制内边缘部门或体制外,具有中高级 专业技术水平的管理者。经理人员不占有生产资料,但实际上控制和管理着生产资料,因此,他们拥有 经济资源。同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较高的学历和专业知识水平,因而,也享有文化资源。 由于经理人员阶层成员来源的不同,导致了阶层内部的一些差异,也就是说,不同所有制企业经理 人员的社会经济状态存在明显差异。不过,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广、经理人员职业化程度的提高和跨 所有制流动的增多,不同所有制经理人员之间的差异日益缩小,而由管理等级的高低和控制经济资源数 量的多少所导致的差异,则愈益明显。依据管理等级和支配经济资源数量的不同,我们把经理人员阶层 分为三类群体:(1)高层经理人员,指大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如总经理、书记、厂长等,他们在经理人员 阶层中占12.6%;(2)中层经理人员,指大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如部门经理、科长、车间主任、工段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