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4次周考试题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4次周考试题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长期以来,无论民间的济贫活动还是政府减贫干预,大都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4次周考试 题 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长期以来,无论民间的济贫活动还是政府减贫干预,大都承载特定价值诉求或意识形态。 20世纪以来,西方福利国家体制的形成与转型,既是各国政治经济演变进程,也是主流意识形 态的变迁过程,还是福利思想史的现实形态。随着“政策科学”研究的兴起,贫困研究与减贫 干预转向科学化的模式,并带来反贫困特定维度上的效率与进步。然而技术化的贫困干预始终 无法回避政治权力的制约,贫困治理的最优解依然只存在于理想情景,因而,有必要打破意识 形态与科学研究的藩篱,尝试在意识形态话语与政策科学研究之间建构互动空间,突破实证研 究“经验——理论”科学环的束缚,探索将政策及政策实践融入研究流程的路径。 2012年以来,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在新历史条件下产生了诸多发展和变化,贫困 的发生情境、反贫困行动的背景以及经济社会诸多领域的变迁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扶贫理 论演进和实践发展的前提与边界,这不仅是中国乃至全球减贫事业发展的全新机遇,也是扶贫 领域包括中国脱贫攻坚学术研究反思与革新的良好契机。2018年中国提出的打好精准脱贫攻 坚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关联,从“短板”的角度审视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是社会主义 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向共产主义理想的探索。 脱贫攻坚的实践在不断取得减贫成效的同时,也为反贫困理论创新提供了契机。基于脱贫 攻坚的基本方略以及深入实践,中国学术界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延伸和拓展了扶贫思想,主 要体现在贫困识别与瞄准技术方面、反贫困与贫困治理议题以及反贫困理念等方面。已有的 研究不仅充分解释了何以“瞄不准”,何以偏离目标,同样也为政策瞄准提供了诸多用以改进 的机制和对策建议。针对政策执行情境的约束,在脱贫攻坚实践中,“驻村帮扶”成为破解上 述难题的可行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一些治理机制的缺陷。 中国扶贫开发理论创新进入了新的历史高度,其关键在于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推进了脱 贫攻坚实践,影响了贫困发生和反贫困实践的诸多结构性要素,从而为相关研究带来了全新的 问题和经验,极大地促进了相关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并形成了诸多可借鉴的模式。具体而言,集 中体现在: 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三个层面。此外,讲好中国的减贫故事,不仅需要 好的经验和素材,同样需要好的讲述与呈现,这就需要研究者能够在脱贫攻坚的中国话语与反 1

腾讯文库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4次周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