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内容摘要】内容提要:新课程理念要求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不再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课堂教学要力求教师正确引
小学语文论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内容摘要 【】 内容提要:新课程理念要求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不再将学生视为 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课堂教学要力求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自 主思考有效学习,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课堂里遨游,体验、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成为 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语文课堂 引导性提问 思考能力 【】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谓学问就是学与问的融合,学而不问就难 以长进。但在我们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不会思考,或者说缺少思考 的动力。面对老师的提问,多数学生如老僧入定淡然处之,只等别的同学或老师来公布答 案。几位积极举手的学生被叫起来回答却又答不到点上。教师在课堂中讲得口干舌燥、筋 疲力尽,而学生却听得头昏脑胀、一知半解,这样的教学,从表面上看老师们尽心尽力 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却没有半点提高。本人结合自己教学经验,围绕课堂中教师应如何引 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有效学习,提出几点体会。 一、捕捉提问时机,以情境促思考 在教学中,只有在最佳时机提问效果才最好。所谓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当学生处于 “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的时候,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 活跃,对教师的提问能入耳入脑。最佳提问时机,既需要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也需 要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 (一)从学生的思维状态捕捉最佳时机 1.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及时提问 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的地方,往往是课文重点所在之处。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 通过采用铺垫性、辅助性的提问,减小难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思 考、探索知识,既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当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位”时,及时提问 所谓思维“错位”,就是学生对课文内容在理解上的片面性,即模糊认识。教师在学 生思维产生“错位”时,应采用反问或点拨性提问能引起学生反思,培养学生深入认识事 物的本质,运用正确思维规律,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3.当学生思维缺乏深度时,及时提问 由于学生受阅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问题往往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只停留在一般或浅 层次的认识水平上,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时教师要及时发问,步步深究,把学生的思维引 向深入,向纵深拓展。深究性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深探和理解,更有助于培养学 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思维水平。 (二)在教材的精华处创设最佳时机 1.在内容的关键处提问,让学生有所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