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之趣味政治整治公车私用:三招式“锁”住“车轮子”素材
整治公车私用:三招式“锁”住“车轮子”新华网北京8月10日电(于子茹)公车私用一直以来都是公车管理工作中的难题,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并造成浪费。近年来,为了治理公车私用乱象,国家和各地区陆续实施多种措施
整治公车私用:三招式“锁”住“车轮子” 新华网北京8月10日电(于子茹)公车私用一直以来都是公车管理工作中的难题,是 滋生腐败的温床,并造成浪费。近年来,为了治理公车私用乱象,国家和各地区陆续实施多 种措施与办法。 第一招:减少公车数量 党政机关配备公务用车原本是为了保障正常的公务出行,但多年来超编制、超标准配 备等“车轮上”的铺张浪费问题严重,车辆配备范围过大、运行管理成本偏高、公车私用等 问题日益突出,饱受诟病。 为了治理“车轮上的浪费”,2014年7月,中办、国办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公务 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取消一般公 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并适度补贴交通费用,从严配备定向化保障的公务用 车。 这两个文件的发布也意味着,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正式启动。 公开报道显示,截至2017年,已有29个省份基本完成公车改革工作。地方公车改革 工作已转入完善制度体系、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巩固车改成果的深化阶段。 在公车改革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公务用车数量明显缩减,节约了公车运行成本。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近日公布的车改成果显示,全市公车总量由原先的10万余辆减 为8万余辆,减少约两万辆公车,节约财政资金近3亿元。 第二招:张贴标识 公车改革开始后,多地取消了一般公务用车。但这并未从根本上杜绝公车私用现象。 对此,2017年印发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指出,要采取一些创新性手段来 治理。其中,公务用车标识化就是治理手段之一。 媒体报道显示,截至目前,已有31个省区市启动部署或已完成公车标识工作。 目前,全国各地公车标识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像北京、上海、广西等地采用公车 贴标,即在公务用车前窗显著位置张贴标识;另一种则是像浙江、天津、江西、江苏、湖北 等地采取车身喷涂。而公车标识的式样,各地也各具特色。 比如,北京市公务用车标识为椭圆形车贴,统一贴在车窗右下角,不同类别的车辆对 应不同颜色标识,红色是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黄色是事业单位公务用车,蓝色是国有企业公 务用车,绿色是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标识上还印有监督电话“12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