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三历史十一月质量监测试题(无答案)
沈阳市三十五中学-学上学期高三年级十一月质量监测历史学科试卷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
沈阳市三十五中学-学上学期高三年级十一月质量监测历史学科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 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2.据史书记载:武则天时期,绫锦坊中就有“巧儿”365人,内作使绫匠83人,掖庭绫匠150人。 唐玄宗时期,宫中专门织锦刺绣的女工就达700多人。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有效信息是() A.坊市界限已被打破B.官营纺织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 C.棉花种植已广泛推广D.已经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 3.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 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B.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C.坊市制继续实行D.乡村市场的繁荣 4.明《闽小记》载:“闽种荔枝、龙眼家,多不自采。吴、越贾人,春时即入货(资),估计其园。 吴、越曰‘断’,闽人曰‘穙’……树主与穙者,请惯估乡老为互人……他日摘焙,与(互人)所估 不甚远。”这反映了() A.当地荔枝、龙眼加工技术落后B.商业资本介入农村生产领域 C.树主与穙者存在雇佣关系D.吴、越与闽形成市场一体化 5.清代实行白银、铜钱双本位货币制度,清廷规定白银一两兑换制钱千文,但二者关系却不平衡, 乾隆中期之前表现为钱贵银贱,道光年间表现为银贵钱贱,导致这一变化的应是 A.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长期出超B.对外贸易顺差变为逆差 C.国家减少了铜钱的铸造发行D.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6.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主要是因为() A.金银存量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 B.丰富的原材料降低了制造业成本 C.西欧的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 D.人们的商业冒险意识和财富观念增强 7.“随着一股股黄金热的到来,英国殖民者考虑建立海外殖民地,并在殖民地上生产在国内无法生 产的东西。”英国这一历史活动事实上 A.加快了世界市场的形成B.以掠夺黄金作为其根本目的 C.说明英国工业水平先进D.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 8.“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