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的狂欢的论文
虚无的狂欢的论文虚无的狂欢的论文 [摘 要]源发于欧洲狂欢节的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因其狂欢式的世界感受而使其成为具有了颠覆性。但原本作为原生态的生活形态已经越来越“形式化”,成为纯粹的表演活动。
虚无的狂欢的论文 虚无的狂欢的论文 [摘 要]源发于欧洲狂欢节的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因 其狂欢式的世界感受而使其成为具有了颠覆性。但原本作为 原生态的生活形态已经越来越“形式化”,成为纯粹的表演 活动。 [关键词]狂欢化 狂欢化世界感受 形式化 一、狂欢节、狂欢式、狂欢化 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狂欢性,在定义上基本是积极的,它 在追求自由平等,颂扬亵渎神灵和离经叛道行为的同时,反 叛官方以及一切的社会道德规则,讴歌了充满生命力的创造 精神,具有解放的积极作用。作为“狂欢化”理论的提出者, 前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也是从狂欢性的积极方面来阐 述他的“狂欢化”理论。“狂欢化”即“狂欢节化”是巴赫 金狂欢化理论的核心概念,这个概念始见于《陀思妥耶夫斯 基诗学问题》一书(第4章),而在《弗朗索瓦·拉伯雷与中 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的民间文化》一书中成为贯穿全书的核 心主题。“狂欢化”来源于欧洲的“狂欢节”。 最早的狂 欢节可溯源于古希腊神祭之后的狂欢活动。狂欢节指盛行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