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真题分课汇编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人教版)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2013年题组1.(2013·广东文综·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
《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人教版)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2013年题组 1.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 (2013·广东文综·12) 为民众的 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考点】 从题意可知,百姓一词从称呼贵族到称呼民众,从贵族专有到与平民共有,说明贵族 【解析】 地位下降,只有宗法制的衰落符合。 B 【答案】 2.《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 (2013·山东文综·9) 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考点】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解题信息,建造的王城大小,形状,门,路和设置都清晰明确,体 【解析】 现中正有序,故选B。中央集权到秦朝才形成,排除A,材料中虽然有宗庙和社稷,但没有体 现“法祖”排除C;材料仅仅是对王城的建造进行描述没有体现君权神授,明确的提出君权神 授是董仲舒。排除D。 B 【答案】 3.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 (2013·浙江文综·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