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文化苦旅》中“道士塔”后有感

读罢《文化苦旅》中“道士塔”后有感 读罢《文化苦旅》中“道士塔”后有感   短短一段开篇描写,余秋雨先生以他细腻的文笔带我们走进了那个凄凉、悲怆的年代。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如此地悲凉,夕阳西下,朔风

读罢《文化苦旅》中“道士塔”后有感 读罢《文化苦旅》中“道士塔”后有感 短短一段开篇描写,余秋雨先生以他细腻的文笔带我们走进了那 个凄凉、悲怆的年代。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如此地悲凉,夕阳西 下,朔风凛冽,这片空地愈发的诡异。就在这片令人生畏的空地上, 有这么一座塔,它的主人叫王圆箓。对于我这个对历史不太通晓的人 来说,这个名字无疑是陌生的。不过,作者很快就告诉我们,这个人 是敦煌石窟的罪人。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一个那个 时代典型的___就这样活生生地站在了我的面前。就这么个逃荒的道 士,能有那么大___?抱着这样的好奇,我很快看完了这一章。心情 十分凄凉,我去过那个曾经很辉煌的地方——敦煌石窟,但却不知道 就在这美丽的背后竟然有这么凄惨的历史! “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 小丑。一位年轻诗人写道,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 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 民族的伤口在滴血。”这是最能触动我心的段落,此时我的心仿佛也 在滴血。可是,在我们谴责王圆箓这个历史罪人时,有没有想到他也 是敦煌文化宝藏的发现者?可以说,无论什么人发现藏经洞都是一种 贡献,都是一个了不起的重大发现。因为藏经洞的发现就预示着“敦 煌学”的产生。王圆箓发现了藏经洞同样有功,而不能视为过错。至 于有人说应该在某个时代发现合适,那纯粹是一种主观主义的一厢情 愿。 如果说,中国的官僚不懂得敦煌文物的价值,那可就错了,他们

腾讯文库读罢《文化苦旅》中“道士塔”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