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传统主义与中国工业革命
反传统主义与中国工业革命 自从北伐战争后期,新兴的国民党政权便断然抛弃了孙中山联俄联共的中左政治路线,转而采取对外依附西方列强,对内依靠中上层阶级的内政外交方针。应当承认,这种选择并非偶然,而是有其
反传统主义与中国工业革命 自从北伐战争后期,新兴的国民党政权便断然抛弃了孙中山联俄 联共的中左政治路线,转而采取对外依附西方列强,对内依靠中上层 阶级的内政外交方针。应当承认,这种选择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 的时代背景。 20年代国民革命之所以采取反帝路线,一方面固然是对孙中山联 俄联共政策的继承,但另一方面,同样重要的是:国民党当时的主要 敌人直系和奉系军阀分别受到英国(长江中下游流域)或日本(东北 及山东)的大力支持。反帝路线可以调动国内广泛的民族主义热情, 赢得广大阶层的拥护。应当说,这正是当时北伐迅速获胜的关键之一。 至于蒋介石集团叛变革命,原因之一则在于:当北伐接近全国胜利之 时,蒋氏集团需要争取欧美列强的承认与支持,而当时社会主义苏联 孤悬于北方,尚未形成后来的华约阵营,甚至还没有开始大规模经济 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迟至1928年才启动)。因此,蒋氏集团如 果继续采取联俄联共政策,势必像后来的新中国那样,遭受西方列强 在政治、军事、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长期封锁和围堵,而同时可从 苏联获得的经济、军事援助又势必极为有限。这当然是新兴的国民党 政权所不愿承受的。因此,北伐愈是接近全国胜利,国民党政权便愈 是面临外交战略的重新选择。而外交在一定意义上又是内政的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