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劳动力市场下大学毕业生配置问题探析
劳动力市场下大学毕业生配置问题探析一、问题的缘起 人力资本投资能够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人力资本配置则能够实现人力资本效用的最大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而人力资本的配
劳动力市场下大学毕业生配置问题探析 一、问题的缘起 人力资本投资能够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人力资 本配置则能够实现人力资本效用的最大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而人力 资本的配置主要是通过劳动力市场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引领来实现的。目前,社会 关注的焦点多集中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上,对大学毕业生配置状况的 关注还不够全面。事实上,大学毕业生配置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就业难”联 系在一起的:“就业难”只是某一区域或者行业的“就业难”,并非全面的供给 过剩。因此,在高等教育扩展的背景下,从劳动力市场变革的角度进一步研究如 何配置好和使用好作为高端人力资本载体的大学毕业生,将是一个急迫和重要的 课题。 二、大学毕业生配置不均衡状况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均衡配置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 高校等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尽管在价格、制度和政策因素的引导下,毕业生 在劳动力市场的流向格局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迁,但从整体上看,城乡、区域和 行业之间的不均衡状况仍比较严峻。1.城乡之间分布差异巨大,但差距在逐渐缩 小由于我国仍存在着较明显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在一段时期内农业和农村 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工业和城市,在这种状况下,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大学毕业生 主要分布在城市,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部门工作,毕业生在城乡之间的分布存在 巨大差异。从数字来看:第一,2002—2009年,在城镇就业的大专以上受教育者 占全部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从业人员的比例始终维持在88%左右,只有12%左右 的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从业人员选择在乡村就业。但从整体上看,城乡之间的差 距表现出了缩小的趋势。2002—2004年,城镇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者所占比例平 均为乡村的16倍;2005—2009年,城镇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者所占比例平均为 乡村的11倍。2.区域之间分布差异显著,京、津、沪地区优势明显随着大学毕 业生就业制度由“统包统配”向“双向选择”的转变,从“孔雀东南飞”到“一 江春水向东流”的现象就愈发突出起来。1997—2009年,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从 业人员在东部地区始终在50%左右,中、西部地区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则不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