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之浅见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之浅见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然而,长期以来,古诗词教学都是困扰师生的一大难题,多数教师认为不好教。一来,古诗词产生的年代距离我们久远,学生缺乏相应的情境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之浅见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然而,长期以 来,古诗词教学都是困扰师生的一大难题,多数教师认为不好教。一来,古诗 词产生的年代距离我们久远,学生缺乏相应的情境感受;二来,古诗表达形式 重含蓄,诗文讲究凝练,学生不易体会到其中的深层含义。针对这两点,我认 为在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应用独特的方法,灵活有效的授课,让学 生学会古诗,爱上古诗。 (一)“知人论世”。 诗人写诗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所以应让学生有意识的了解诗人的生平和事 迹。对于这方面,我一般采用课前预习、查找资料与课上故事接龙的方式进 行。如讲到李白的诗,就让学生先去查查李白的资料,自己进行归类整理;到 了上课时,就请同学用接龙的形式,一个接一个的来讲关于李白的小故事或介 绍他的一些情况、诗歌风格等。这样,学生们对诗人有了充分的了解,甚至对 诗歌也有了兴趣,学诗时自然事半功倍。 (二)从诗文入手,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 诗人都善于观察,他们把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人、一事、一物、一景等,用优美 精炼的语言刻画出来。通过直观启迪,从诗文入手,让学生对教材有感性认 识,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妙,只要多留心就能够观察 到。又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教学,只需引导学生从诗文入手,顺 理而下,自然就领会诗中意味:碧空万里,江水浩荡,江面一叶孤舟,扬帆东 去。站在黄鹤楼上的送行人李白,目送这只小舟向天水相接的地方逝去,而他 敬爱的孟浩然就在这舟上,他的心和眼都系在这片帆上,望呀,望呀,帆远去 了;望呀,望呀,帆只剩影儿了;眼一迷忽,帆影不见了。可见诗人瞩望已 久,思念之切。于是,长叹一声“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感情多么真挚啊。 (三)深入诗的意境,与诗文产生共鸣。 古诗的表达往往是言近而旨远,景近而情深。不论是写人、记事、状物或绘景 的诗,不论是抒情和叙事的诗,无一不是社会生活高度集中的概括,使诗文思 想感情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