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试析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摘要: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要科学定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断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试析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论文摘要: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要科 学定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断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积 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构建和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客体关系,完 善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 论文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20世纪末心理学界兴起的一 个新的研究领域,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塞里基曼(Martin E.P.Seligman)。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获得更好的发展,如 何生活得更加幸福,增进人类的健康与幸福,如何使具有天赋的人更大程度地 发挥其潜能进行研究,要求人们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的潜 能、动机和能力。它更加强调研究人性积极方面,研究人类的美德和力量,帮 助更多的人不断地发展与完善自我,强调研究的主旨在于发挥人性的优点与价 值,探索人类美好的生活以及获得美好生活的途径与方法,开发人的智力,激 发人的潜能,发挥人的创造力等。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重新审视当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树立全新的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构建符合时代特征 和大学生心理发展要求的教育模式,对于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 能,促进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第一,有利于整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由于对大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的认识和实践上存在误区,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关注了心理问题 的消极面,教育的模式定位在心理问题的诊断与治疗,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理 念背离了心理学存在的本真和价值。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构建积极的心理健 康教育模式,这不仅有利于真正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发展,同时也是 对消极心理学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警醒。这样,有利于对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进行科学的整合优化。 第二,有利于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