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底线道德与基础透析
底线道德与基础透析本文 重视底线道德建设是在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 基础上,适应中国社会现实要求而提出来的克服国民伦理道德素质的本源性缺陷,必须加强底线道德建设。几千年来,我们的民族素以崇
底线道德与基础透析 本文 重视底线道德建设是在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 基础上,适应中国社会现实要求而提出来的克服国民伦理道德素质的本源性 缺陷,必须加强底线道德建设。几千年来,我们的民族素以崇尚伦理而自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不过,我们的传统伦理主要以家庭、家族为核心和基础,因而“私 德”显得相对完整和发达,而“公德”则未得到充分发育和发展。就是在这样的 伦理背景中,我们启动了现代化,这样,在飞速发展的转型社会里,一方面“公 德”———公共生活伦理的建设无可避免的出现滞后,另一方面“私德”——— 以私人关系、亲情关系为核心的传统伦理规范未经任何“创造性的转化”而直接 进入了“公德”的领域、代替公德发挥“作用”。这就是今人伦理道德素质的本 源性深层缺陷。只有克服这种国民伦理道德素质的本源性缺陷,加强底线道德建 设,才能减少并进一步遏制坑骗、假冒、贪污、行贿、巧取豪夺、权力寻租、腐 败等等行为。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市场秩序,必须加强底线道德建设。市 场经济使人们之间的交往逐渐增多,这就要求一种起码的为全社会所有人都能奉 行的道德规范来维持市场秩序。正如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所提出、为德国著名学 者哈贝马斯所发挥的观点:要在市场和其他任何领域中建立起正常的人与人之间 的秩序,必须认可社会中存在的共同的规范标准。这种共同的标准是什么呢?应 是能代表大多数人的意志,能为大家所普遍接受和遵循的“普遍化”原则。这种 道德规范标准必定是底线道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通的人们不会无边地做好 事,只要合法经营,诚实劳动,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他就是一个好公民,一个 道德的人,这就必然使诚实守信、平等互利等基本道德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凸现出来。促使人们的道德境界从道德义务走向道德崇高,必须加强底线道德建 设。底线道德是人们力所能及且必须恪守的基础的道德要求,它体现为人们对种 种不可回避的道德义务的履行。相对于底线道德而言,高尚的道德是人们基于高 度自觉之上成就高尚人道德格,达到崇高道德境界。践履高尚的道德要求,行为 者由此会得到社会舆论的赞赏,从而获得一种道德自豪感和成就感;而履行基本 的道德义务,这是行为者的应尽之份。义务的道德是高尚的道德的基础,对于一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