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朱熹的“三纲五常”思想[权威资料]
浅析朱熹的“三纲五常”思想[权威资料]浅析朱熹的“三纲五常”思想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 要 “三纲五常”一直被视为在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政治伦理道德体系。“三纲五常”的形成与发展
浅析朱熹的“三纲五常”思想[权威资料] 浅析朱熹的“三纲五常”思想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 “三纲五常”一直被视为在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政治伦理道德体 系。“三纲五常”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起于董仲舒,完成于朱熹。 三纲五常具有深刻的内涵,具体表现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 理、智、信。三纲五常作为封建社会道德准则,其历史地位和影响无庸置疑。一方 面对封建时代的传统社会和专制政治起到了稳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社会的 安定和谐;另一方面它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压抑了古代人们的自然欲求。在 新时期,我们应该更加辩证的看待三纲五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发展,不 断创新。 关键词 “三纲五常” 形成 涵义 影响 作者简介:魏敏,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发展社会学;彭丹 琴,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组织社会学。 D90A1009-0592(2014)02-003-02 一、“三纲五常”的形成与发展 三纲、五常两词,出自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 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期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 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 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 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认 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 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即所谓的“君为

![浅析朱熹的“三纲五常”思想[权威资料]](https://wkimg.docs.qq.com/img/YJpEeTdAGMzCrpvrSYGM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