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 提升年鉴编纂质量问题分析建议

提升年鉴编纂质量问题分析建议  1年鉴的编纂质量是年鉴的生命线。  《**年鉴》自2024年创刊以来,先后编纂出版了8卷地方综合年鉴。  8年来,《**年鉴》编纂工作博采众长,努力创新,严格把关,注重

2、要以自己的方式为现实服务。 年鉴是信息和资料的载体,是工具书,是社会各界了解该地的窗口。 它如实地记载一个部门(乡镇)一定时限内事情所发生的真实情况,它回答 的问题是“什么怎么样”,不需要作者对其作评论。 对记载的内容是成绩就写成绩,是问题就写问题,不能在年鉴中说假话,报 虚假信息。 年鉴必须以翔实的资料和信息去反映现实,去资政,去为现实服务。 二、地情与年鉴1、地情是年鉴的根基。 提高年鉴的编纂质量,首先应对年鉴的编纂主体——地情,进行必要的研究。 而这一点,一般年鉴编纂工作者重视都不太够。 一般纂稿人员认为,只要每年把条目写出来,任务就完成了,地情研究则是 专门编辑人员的事情。 这是一种误解。 心中地情不明,条目怎么能够写得好呢2024年3月,笔者参加云南省地方 志办举行的方志业务培训会,讨论的一个重要题目就是年鉴如何体现地方特点 (或者地方特色)。 研究地方特点,实际就是研究地情特点。 各地的年鉴都是反映地情的,地情不同,年鉴所记应该也有所不同。 因此,各部门(乡镇)在编写年鉴时,都应研究自己的写作对象——地情。 只是不同的对象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主编、总纂应研究地情总的特点,编辑、撰稿员则研究某个方面或某个部门、 单位的地情特点。 地情明,则框架清、条目定,地情不明则框架乱、条目混。

腾讯文库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