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和失重》课堂学实录

《超重和失重》课堂教学实录执教:杨跃参(广东碧桂园学校) 整理:杨跃参 简评:余子葭写在教学的前面:我校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诱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

广东碧桂园学校高中部物理课教案 《超重和失重》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杨跃参(广东碧桂园学校) 整理:杨跃参简评:余子葭 写在教学的前面: 我校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诱导学生 , 积极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主题,开展了高中部优质示范课。本人尝试了如下的导学模 式: 课前在教师指导 → 各组课外研 → 课堂交流、答 → 深化巩固 下分组确立研究 究性学习 辩 课题 师生共同释疑 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为基础的。把学生摆在认知学习的主体地 位。在课堂内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进行探索活动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生乐于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喜欢讨论问题的发生及解释、 论证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有特别强的竞争意识和成功欲望,作为教师要准确的把握高中生的 这个心理特点。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提前一周给出与本课紧密相关的一些生活现象,并征集课题,把类似 课题归类,分成六组: 第一组同学:体重计上人突然站立或突然下蹲时,体重计示数的变化(观察实验研究法) 第二组同学:水不会从开有小孔的瓶中漏出(观察实验研究法) 第三组同学: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在水中的气泡不会浮起(观察实验研究法) 第四组同学:捕捉失重状态下呈球形的水滴(观察实验研究法) 第五组同学:搜集失重现象的应用及研究资料(文献研究法) 第六组同学:完全失重状态下的一个实验方案(综合研究法) 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这六个实验全由学生制定方案,经由老师指导,准备实验设备和器 材后,得到一些原始的素材。学生搜集了有关的数据和资料,围绕探索的问题,提出各种猜测, 并努力去设法验证。这就需要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和加工。教师只提供必要的支持,做实验用的 部分仪器,计算机制作的展示交流课件(教师协助),各种参考资料等等。鼓励学生在进行独 立探索的同时,相互协作,共同讨论,比如几个同学共同做一个实验,共同搜集数据,对于遇 到的问题展开讨论,探索出最佳的解决方案等。 发现、提出问题是创造力的表现之一。在课堂上各组围绕本组课题展开交流和讨论,发表 个人的看法,阐述自己的依据,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论。教师可以从中点拨、引导,最终达成共 识。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掌握的知识更牢固、更持久。 通过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大部分学生基本解决问题,也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某些物理 概念、规律的内在联系和区别理解不透彻、不准确的情况,也会有少部分同学会形成一些不正 确的认识。因此适当设计一些练习题,解决学生还没有涉猎或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在对这些 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中,隐藏的错误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既能够纠正原有的错误和片面认识, 进一步巩固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又能够发现思维方式上的缺陷,优 化自己的思维方法,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 这种导学模式的特点可概括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导演。 高一学生学情分析: 1 .由于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容易观察和体会超重和失重现象,学生所获得的印象较为 肤浅。 2 .学生在理解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的变化情况与用测力计测定物体的重力 的条件时易混淆不清。 3 .学生在理解超重和失重时,有些学生形成的概念是地球作用于物体上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腾讯文库《超重和失重》课堂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