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失败的历史教训
论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失败的历史教训摘要:众多学者研究认为,苏东剧变中人民抛弃的并不是共产党本身,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而是僵化了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任何重大历史事变都是一种“合力”的结果,苏
论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失败的历史教训 摘要: 众多学者研究认为,苏东剧变中人民抛弃的并不是共产党本身,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而 是僵化了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任何重大历史事变都是一种“合力”的结果,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外 因在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内因在于苏联和东欧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 长期积累起来的问题和矛盾。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虽然最终都失败,但都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留下了 一个成功的经验和值得深思的教训。 关键词: 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 科学社会主义 和平演变 斯大林模式 回首百年来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人们无不为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遭受的严重挫折感 到痛惜,也无不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而欢欣鼓舞。80年代末90年 代初,世界政治舞台上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大事件,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 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的空前严重的挫折。有少数同志在挫折面前怀疑社会主义的前途,动摇 了社会主义信念。他们经常提出的一个问题是,既然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那么为什么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制度会演变成资本主义制度呢?回答这 个问题需要科学的分析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 一、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改革概况 1 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统治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 它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过巨大作用 。但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传统的政治经济 结构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迫使苏联不得不在理论上突破禁区,在实际工作中进行 改革。苏联的改革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2 第一个时期是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9月,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冲破斯大林模式,进 行经济政治改革。在经济领域,赫鲁晓夫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图扭转农业严重滞后的局面,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生活状况和促进了农业发展,但并未根本解决农、轻、重比例 失调的问题。同时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一些局部性的改革,而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没有根本 改变,经济改革未达预定效果。在政治领域,主要是反对个人崇拜,加强法制和党的集体领 导,使苏联政治生活开始发生一定变化 。赫鲁晓夫改革虽然成就不大,但毕竟打开 了苏联 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 第二个时期是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经济领域主要推行“计划工 作和经济刺激新体制”,其内容涉及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目的是要解决企业缺乏主权,过 多使用行政手段管理企业 、企业职工不关心经济效益等问题 。新经济体制在试行和推广初 期,职得了显成果,苏联经济实力翻了一番。当然,新经济体制也未完全克服经济管理体制 所固有的探刻矛盾,它所规定的两个基本措施即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利用经济杠杆都没有很好 贯彻执行。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济发展减速甚至停滞。政治领域,修改了赫鲁晓夫 1 陈振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0 2 程又中.苏联模式的兴衰[M].长沙: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