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 读《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有感 秦始皇是历史上争议较多的一位人物,在“伟大领袖”赞扬他以前说他好的不多,伴随他的几乎都是“焚书坑儒”、修长城、建阿房宫等负面评价。但无论有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 读《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有感 秦始皇是历史上争议较多的一位人物,在“伟大领袖”赞扬他以 前说他好的不多,伴随他的几乎都是“焚书坑儒”、修长城、建阿房 宫等负面评价。但无论有多少争议,有一点是应该肯定的,即:他统 一了文字等,促生了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国。 秦以前,我们理论上是个整体的 ___大国,实际上是分散、半 ___的联合体,各诸侯国之间不一样的东西太多了。用许慎的话说,当 时是“诸侯力政,不统于王,……田畴异晦,车涂异轨,律令异法, 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也就是说,法令各异,语不同 声,字不同书,衣不同饰,车不同轨,而且还币不同形,尺不同长, 称不同重。一句话,几乎没有一样是一样的。这颇有些像欧洲,人长 得都差不多,但各国有各国语言、文字、文化、货币等等。而且,那 时的我们甚至比欧洲还乱,起码人家的度量衡、汽车的标准是一样的 (现在货币也统一了)。 具有如此之多的不一样“独联体”是非常容易解散的,时间一 久,难免就会 ___成完全 ___的小国。所以说,如果没有秦始皇的大 一统下的诸多统一,恐怕就没有我们今天这个具有960万平方公里, 13亿人口的大国了。正是秦始皇的诸多统一(特别是文字统一),避 免了“ ___之国”的分崩离析,他的这个功绩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易中天中华史。中华根》读完了,完全颠覆范文澜、翦伯赞史 书搞法,但以今说古的读史方法很值得阅读和借鉴。 今日偶尔发现网上质疑甚多,不妨传播一点读此书的诀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