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最后一个托派

中国的最后一个托派上世纪90年代,我曾多次到上海石泉新村采访邓小平早年留学巴黎的同学,被称为托派教父的郑超麟。在他家里我几乎每次都会见到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个子较高,身板很挺,说话中气很足,声音洪亮

中国的最后一个托派 90 上世纪年代,我曾多次到上海石泉新村采访邓小平早年留学巴黎的同学,被称为托派 教父的郑超麟。在他家里我几乎每次都会见到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个子较高,身板很 , 挺,说话中气很足声音洪亮。郑超麟是福建人,说话很难听懂,这位老先生坐在郑超麟的 身边,几乎逐字逐句的给我当翻译,还不时起身,替我查找资料。相处熟了,我才知道他 194710 叫周覆锵,温州人,是在年加入组织的托派。又是多年过去了,我认识的托派 …… 朋友相继去世,周覆锵很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硕果仅剩的最后一个托派了 1947 年,中国处于两种前途和命运的大决战中。每一个青年都面临着多重抉择。周覆锵 选择了托派,同时他也选择了苦难 193151 中国托派成立于年月日。它是在一个非常复杂的背景下成立的。托派成立后的 一二年间,就遭到国民党政府的连续打击和残酷镇压,党的领导骨干包括陈独秀、彭述 之、郑超麟等都相继被送入监牢。其他的人四处避难。曾经担任过陈独秀秘书的曾猛等几 个人逃到了自己的老家温州,结果温州成了中国托派最活跃的地方。曾猛等甚至还领导过 温州的制伞业和针织业女工等手工业工人大罢工,并取得了成功。一时颇为热闹。周覆锵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地方长大的。 19274 年月周覆锵出生在温州一个商人家庭里,家境殷实,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1940 就是在读中学时,他认识了在温州浙东第三临时中学任教的周仁生。周仁生年加入 1945 托派,是温州地区托派的领导人,年冬天他在温州发起成立了托派组织马克思主义 挺进社。他家境贫寒,为人谦和,厦门大学毕业后长期担任教师。他知识渊博,工作非常 刻苦,对学生热忱关怀,对自己的理想与事业无限忠诚。他一直宣称,马克思主义挺进社 的宗旨是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建立一个新的中国,只是选择的方式与共产党不同。但是 ?? 青年人哪里晓得这么多!何况周仁生以后还担任过共产党海县的宣传部长!一些参加过 马克思主义挺进社活动的青年学生,还以为这些活动都是共产党组织发起的呢。 19471 周覆锵深深为周仁生的人品所折服。他听从周仁生的意见,年月跟随周仁生来到 7 了上海,并在当年月考取了上海师范专科学校。那是一所由著名教育家董任坚为校长的 “ 学校,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中学教师。也是在这一年的三四月间,一天周仁生对他讲:上 ” 海现在有一个哲学班,每周日的上午,由陈人白教授主讲。你愿意去听听吗?周覆锵非 常高兴。于是周仁生便带着他来到了位于山海关路上育才中学的阶梯教室,听陈人白教授 讲课,连续了将近一年时间。 50 陈人白,多岁,讲一口很难听懂的湖南话,但口才很好,讲课时几乎不用翻讲稿。一 堂课下来稍加整理就是一篇论文。他用烟斗吸烟,不吸时空烟斗也端在手里,显得风度翩 翩。熟悉他的人都称他为欧伯,后来才知道欧伯就是大名鼎鼎的彭述之,在中共四大当选 为政治局常委,是仅次于陈独秀的中共党的第二号人物。当时是中国托派多数派的领袖。 50 听课的学员约为人,多为青年人,每人手捧一本英文书,对外称之为英文补习班。

腾讯文库中国的最后一个托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