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教学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
《月亮上的足迹》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屏显美丽的月景图。)师:同学们,聆听着贝多芬悠扬的《月光曲》,欣赏着神秘婀娜的月姿,感觉美吗?的确,如洗的碧空,如盘的圆月,都有神秘的魅力。
《月亮上的足迹》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屏显美丽的月景图。) 师:同学们,聆听着贝多芬悠扬的《月光曲》,欣赏着神秘婀娜的月姿,感觉美吗?的 确,如洗的碧空,如盘的圆月,都有神秘的魅力。千百年来,月亮始终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也引发了人们无限的遐思。长舒广袖的寂寞嫦娥,吴刚伐桂的坎坎之声,无一不诱惑着人们 去想象月亮上的情形。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探月这一奇妙、美好的梦想,早在1969年美 国“阿波罗11号”这一太空雄鹰展翅飞落月球时就实现了。(屏显三位宇航员合影照。) 这三位就是载着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踏上最危险也是最伟大的探月之路的英雄。今天,我 们就乘时空机器,穿越到42年前,去领略他们在月亮上留下的足迹。 (师板书课题。) 一、整体感知 1.概括全文。 师:大家已经在课前认真预习过这篇课文了,是吗?你们读了几遍呢?现在,我想请一 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老师有两个要求:一是完整;二是简洁。其他 同学认真听。 生1: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终于实现了人类的梦想。师:什么梦想? 生1:登月的梦想。 师:很好,你的回答做到了简洁,但没有做到完整。哪位同学再来补充一下? 生2: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 球。他们经历很多困难,终于在1967年7月21日11点56分登上了月球,而且最后也返 回了地球。 师:你的概括要更完整一些,但你自己觉得做到简洁了吗?(生摇头。)看来,老师的 两个要求对大家而言还是有些困难。那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的概括既能内容完整又 能语言简洁呢?本文侧重于记叙,我们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 经过、结果,是不是就能完整、简洁地概括了呢?下面,大家在文中勾画出这六个要素,然 后将它们连贯成一句通顺的话。 (生阅读,勾画,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再尝试一下呢? 生3:1969年7月16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阿姆斯特朗、 科林斯、奥尔德林代表全人类成功拜访了月球,并安全返回。 师:这次的概括大家认为如何呢?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