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好的教育》读后感

《好的教育》读后感在《有些人就是比我们伟大》一篇中,鲍鹏山教授说:“现在中国有一种很 不好的社会心理,觉得大家都一样,都是普通人,谁也别装。”这实际上是一种 相当危险的情况,这表现出一种在全社会流行的

《好的教育》读后感 在《有些人就是比我们伟大》一篇中,鲍鹏山教授说:“现在中国有一种很 不好的 社会心理,觉得大家都一样,都是普通人,谁也别装。”这实际上是一种 相当危险的情 况,这表现出一种在全社会流行的风气,是非常短视的一种实用主 义。这种风潮是我们 当今教育事业的一个值得讨论的议题。这种对宏大叙事的回 避,反映了存在于社会个体 中的不自信和价值判断标准的变化。“仓縻实而知礼 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自由的 市场经济环境下,很多时候,钱似乎成了衡量 事物价值的唯一标准。 最近有一种流行风尚,在每一条国家要给在职教师提升待遇的新闻下,都有 反对的 言论,有人持之以恒地在此类新闻下发出“取消寒暑假”“教师工资待遇 过高”等等言 论。一方面,由于地方财政压力,许多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的教师过 着非常清贫的日子, 另一方面,确实存在一些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工作的教师待遇 较好的例子。事实上,将教 师这个职业与同一地区其他职业进行横向比较,无论 如何也不可能得出教师待遇过高 的结论。这种言论反映出来的是一些人对于教师 这个职业的仇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教师一直有很高的地位,“天地君亲师” 是儒家文化中尊崇和祭祀的对象。但是这种“尊 师重道”的传统好像正在逐渐被 破坏。 那么,这股风潮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鲍鹏山教授在《文化不在图书馆里》 一篇中 谈及周朝的伟大。孔子非常推崇周朝的礼法制度,而他本人恰好发生在一 个礼崩乐坏的 时代。作为一个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 定社会意识。改革开 放四十年来,我国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的工业 化进程是世界上的奇迹。但 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而来的是新时代的“礼崩乐坏”。 前几年,我们国家的教培行业迎 来了发展的黄金期,甚至有些教培企业已经上市, 市值超百亿。但是中国的学生却越来 越累。当教育沦为纯粹的服务业,而失去了 作为培育人类精神文明的神圣使命时,教育 的结果是培育出一批不开心的学生和 焦虑的家长。在这种教育中,人被工具异化了,成 为工业社会中一颗颗一模一样 的“螺丝钉”,当人的个性都被打磨掉了,创造力和想象 力也就随之湮灭。在这 种教育思维下,许多老师和学生都感到苦闷。 正是这种对教育的“异化”,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我大四的时候,曾经去 东北某 县的初中实习,在那里我见识到了非常高效但是基本全靠教师驱动的学习 方式。在课堂 上,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每个孩子都非常踊跃地举手,但是在他 们脸上我看不到“我 有话说”的自信,更多的是怕完不成回答问题量的恐惧。那 些为了完成任务而回答问题 的学生,他们的答案大多数来自课本原文,我很难看 到他们独立思考的痕迹和能力。在 初中阶段,也许这种方式能够更快帮助学生熟 悉知识,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量越

腾讯文库2022《好的教育》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