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冶孔门拳供参考学习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以“喉顶钢矛推车”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两年后,今年,大冶巡警柯有才不但练出了“脚穿300斤铁鞋自由行走”的绝活,国庆前夕,还凭着“喉顶钢矛推车”和“腹顶钢叉负重旋转”的绝活,走进湖南 卫视,在“谁是英雄”栏目里一展风采。 今年40岁的柯有才是土生土长的大冶人,练的是大冶民间流传了多年的土生拳种“孔门拳”。经过30多年不懈训练,目前他已成功练就了该拳种的上乘硬气功“铁罗汉”。 源远流长 探究根源,大冶的民间武术源于唐宋,盛于明清,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得到普及。 封建社会武考取才时期,大冶出了不少武术名人。据《大冶县志》记载,明朝,大冶出了4名武举人,清朝,大冶出了33名武举人和12名武秀才,其中武进士4人。 大冶民间武术拳种达数十种之多,但主要的只有孔门、岳门、严门、洪门四大门派。四大门派中,以孔门、岳门门徒最多,至今在大冶仍流传着“孔打岳,打不着;岳打孔,打不拢”的说法。 孔门拳是大冶的土生拳种,相传明末清初由员外孔庭章自创。该拳拳法刚劲,步法沉稳独特,跳落归膝似鹤翔,动作灵活赛猿猴。攻防范围不出丈余,适于近身搏斗。孔门拳套路有正山、龙虎斗、猛虎下山等; 手型有凤眼、龙爪、标手等;步法有马步、弓步、龙形步等;腿法有飞尖、扫堂、乌龙绞柱等。孔门拳在陈贵、灵乡、金山店、保安、还地桥、大箕铺、刘仁八等地较为流行。 岳门拳始创于岳飞,后经历代拳师整理发掘而成为一大门派。岳门拳传入大冶的说法有多种,一为岳飞在龙角山开矿铸造兵器时,拳术传入大冶民间;一为号称“打遍湖广半边江”的岳门拳师舒乃窍(亦称舒 志教)传艺兴国人李金山,李金山再传给大冶人李相华;还有一说是岳飞受秦桧诬陷蒙难后,其子岳霆投奔驻扎在黄梅的哥哥岳震,兄弟俩隐居大河铺后,由岳霆将拳术传入大冶。 目前大冶的岳门拳套路有一元功、二连掌、三门桩、四门架、五法、六合、七星钟、八法、九连环、十大练、十二宫、连拆手等,另外还有岳家枪、钩镰枪等器械套路。该拳形神兼备,以气催力,以静制动, 有“丁不丁,八不八,你不来,我不发”之说。练习者主要分布在金湖、罗桥、四棵、汪仁等地。 严门拳为清初湖北京山县人严鹏所创。传入大冶的套路有:擂台手、龙虎手、六合手、还阳手、又字手、千字手等,练功方法有站桩、打沙袋等。其特点是:阴气发面目,阳气落枕骨,力法充实,刚猛势烈。 严门拳主要在大冶城关、四棵、罗桥等地流行。 洪门拳于明末清初传入大冶,与武当有缘,属道家拳,和其它几种拳有较大区别。其徒手套路主要有洪门手、小洪拳、八仙手、八大手、武松手、九宫手、五花炮、金丝盘脚、青龙手等;功法有八大劲、十八 罗汉功、走游手;器械套路主要有二十八刁翎棍、八卦刀等。 除以上四大门派外,大冶民间还有颜门拳、孙门拳、华门拳、余门拳以及由孔门拳派生出来的板凳拳、扁担拳等二十余种。 发展概况 大冶民间武术明清时最盛,民国期间衰微,解放初得到发展,上世纪70年代迅速普及,80年代被挖掘整理。大冶民间武术的现代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1949年,大冶解放,步入衰微的民间武术获得新生。1957年,大冶农民武术队首次参赛,就获得了黄冈专区表演奖;1959年,大冶少年武术队员方年凤(女)参加第一届全运会,拳术成绩名列 前茅。1960年以后,随着农业的发展,大冶农民习武成风,从1962年至1963年的一年时间里,大冶农村开展的各类武术活动达380多起,民间请师傅“教打”成风,民间武术活动发生了质的飞 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