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解读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解读如皋市教育局教研室  丁非“活动单导学”模式是“高效课堂”的一种执行模式,是一项教学系统工程。如果我们将“活动单导学”模式比作“和谐号”动车组的话,那么它至少安装有四个主要动力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解读 ● "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解读 如皋市教育局教研室 丁非 “活动单导学”模式是“高效课堂”的一种执行模式,是一项教学系统工程。如果我们将“活动单导学” 模式比作“和谐号”动车组的话,那么它至少安装有四个主要动力系统,它们是:优秀的学习活动单、科学 的合作学习小组、符合学生认知的活动模型、基于管理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这实际上也就是“活 动单导学"模式课堂筹划与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活动单导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1.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呼唤。 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 出了改革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制和构建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的任务,开启了我国第八 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 课程标准。2005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体系,同年,江苏省各县、市高中起始 年级同步跟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改变过去 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 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二是强调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 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 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是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 和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 技能。四是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 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 作的能力。五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革教学实践 的功能。六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 和学生的适应性.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学习方式的转变,简单地说,就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特征 的新型学习方式。这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制定的目标,描述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应达到的 基本要求,并作为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国家制定了规定各门课程性质、 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力图全方位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课程功能, 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生活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 备自基础知识和技能,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主动 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将研究性学习纳入课程;加强评价改革指导,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的教育功能,如成长记录、分析、测验与考试、长作业与短周期、集体评议与自我反思等。 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正视和研究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2.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教育工作者就已经开始了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由于教学模式设计依据 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论的不同,从而形成了各类不同的教学模式。如整体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问题解 决模式、信息加工模式、行为修正模式、自学议论模式等不一而足,这些教学模式为实践先进的教学理念发 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我们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起来, 有以下几种类型。 ⑴理念多,实证少。讨论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多,介绍教学模式的分类多,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少。 ⑵名称杂,本质同.各类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各种杂志、各个学者均有各自的教学模式和自己得定义,一 人一模、形式繁多,就其本质都大同小异。 ⑶功利多,不持续。关于教学模式分类,国内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但这些分类主要围绕 课堂教学如何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少属于为模式而模式,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涉及较 少,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腾讯文库“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