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

   药物外渗/渗出 预防及处理 一、药物渗出/外渗:在日常输液工作中很常见,常继发于静脉炎或感染,同时又可与后两者相互作用。 1.渗出:指由于非腐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表现为

药物外渗/渗出预防及处理 一、药物渗出/外渗:在日常输液工作中很常见,常继发于静脉炎或感染,同 时又可与后两者相互作用。 1.渗出:指由于非腐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表现为肿 胀疼痛等。渗出液体不具有腐蚀性或细胞毒性,很少造成组织坏死或溃烂,渗 出液也可逐步吸收,组织肿胀疼痛等症状可逐渐缓解。 2.外渗:指由于腐蚀性药物或液体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因外渗药物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和细胞毒性,可能造成皮肤、脂肪甚至肌肉坏死,甚至需要 手术清创或植皮。 3.腐蚀性药物:是指 PH<5、PH>9、渗透压>600mosm/L 的药物或发泡性药物统 称为腐蚀性药物。其外渗到血管外,对皮下组织造成损害,出现皮肤和皮下组 织变性、水泡、发黑及组织坏死等。常见的腐蚀性药物有抗肿瘤药物、缩血管 药物、造影剂、高渗透压电解质等。 4.PH:正常血液 PH 为7.35-7.45,PH<7 为酸性,PH<5 强酸性,PH=7.0 为中 性, PH>7 为碱性,PH>9 强碱性。液体 PH 在6-8 时对静脉影响较小,PH 超 过此范围的药物均可损伤静脉内膜上皮细胞,引起化学性的静脉炎。 5.药物或液体渗透压:高度危险:>600mmol/L,中度危险:400-600mmol/L, 低度危险:<400mmol/L;渗透压>600mmol/L 的药物可在 24 小时内造成化学 性的静脉炎。 6.渗出/外渗的危险因素: 1)物理因素:指静脉穿刺及导管留置过程中对静脉壁造成的破坏或继发于机 械性静脉炎。 1

腾讯文库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