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院是如何运作的[修改版]

第一篇:古代书院是如何运作的中国古代书院如何运作 今天是“两岸四地文化研究交流中心”的第一讲,我野人献曝,先来做個报告。 书院很复杂,历史非常悠久,大概有一千年了。其間之形制、规矩多有变化,所以要综括

第一篇:古代书院是如何运作的 中国古代书院如何运作 “” 今天是两岸四地文化研究交流中心的第一讲,我野人献曝,先来做個报告。 书院很复杂,历史非常悠久,大概有一千年了。其間之形制、规矩多有变化,所以要综括地谈它的精 神並不容易。 不过,接到这个題目时,我就在想:若今天是个传统书院的讲会,那又怎麼做呢? 以劉宗周《證人社會儀》為例。其讲会皆有一位司会,也就是主持人。司会宣布讲会开始以後,敲雲 板;雲板三声之後,司贊,也就是司儀,命童子歌诗。歌诗畢,再傳雲板三聲,主讲人才開讲。 在主讲人和听众之间,還要虚设两席,虚位以侍。幹什麼?一位叫秉笔者,也就是记录;此外一位是 “” 講友。講友是來討論的。此外尚須另設一案於堂中,以待質疑者,要专设一位质疑者。講友和質疑者在讲 的过程中不斷提问,或講畢代表听众来质疑,跟主講人展开讨论。 这是在明代的情況,起码是浙江流行的方式。王阳明在绍兴蕺山书院就是这样,他的後学便也都维持 了这样的制度,且會詳細写在书院的会约會儀裡。所谓会约,就是书院的规矩,告訴你讲会該怎么办,有 哪些仪程、要如何进行等等。我刚刚说的制度,就见於證人书院的会约。 会约规定的不止是讲会如何進行,还有許多。如现在办活动,门口不是都有签到簿吗?签到簿,那时 叫做会约簿。前面常有一段引言。我们这次也有签到簿,但估计就没有引言。这引言是说明这次是什么会、 有何意义、有哪些規矩、会是怎么办的等等,其實甚為重要,我們現在皆是因陋就簡。 还有,大家来参加講會,但经费谁出呢?有些书院会自己出,有些则是参加的人缴费。證人書院就說 要缴费,然只需交一钱以上、三钱以下。意思是说要缴费,但不要你缴多。 讲会通常是早上七点钟到十一点。十一点结束以後,就該吃午饭了。那午餐又怎么办呢?通常是四人 “” 一桌,菜两荤两素。若讲会延续到晚上,那就荤素六色、酒数行。山长、地方官或比较尊贵的客人則倍之, 更丰盛些。不像今天我們這樣不管飯。 从这个具体的情况来看,我们就会发现传统书院有很多特点。 一,讲会有高度的仪式性。不是一上来就开始演讲,演讲前要焚香、要擊雲板、要歌诗。歌诗非常重 “” 要,因為儒家的教育要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禮,除了剛才說的以外,还有祭祀。每次讲会前,司会 都要先到孔子像前上香。上香後才開始主持讲会。所有这一切,都显示了讲会的仪式性。 其次該注意的是会约。許多人都知道或讀過《白鹿洞规约》一类文獻,但那只是大的、方向性地指明。 每个书院在具体运营过程中,其實還有非常多、非常细的规範,包括怎样吃饭、怎么缴费、每个月聚幾次, 是朔望集,还是每个月初 三、初七聚会?每个聚会多少小时等等。这些规定必須非常细,否則群體生活便難以進行。

腾讯文库古代书院是如何运作的[修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