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含答案)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

怒的情感节制,使得古典艺术缺乏大悲大喜的情感宣泄和最尖锐的对抗冲突。就此而言,它 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 实际上又是处在精神重压之下的知识分子的一种自我安慰、自我陶醉。作为一种人格理想、 语文(含答案) 社会理想,它过于强调安命乐天、随顺世态、守中居正,易导致民族性格保守的一面。因而 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它并不具有直接适应现代社会的价值。充满矛盾、充满冲突的新时代需要建立新的审美观。 注意事项: 西方早在18世纪就已经抛弃了古典主义的以和谐美为特征的美学观而接受了以崇高为特征 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 的美学观。而我们却步履维艰,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缔造新的审美观,而且这种建构至今仍 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 没有完成。因此,必须否定古代和谐的狭隘性和强制性,必须对古代和谐进行历史的转换, 案。 使古代和谐面向21世纪的文化建设和人的现代性。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 (摘编自王祖龙《中和之美的人文底蕴及其现代意义》) 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 材料二: 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要让中和之美焕发积极的现代意义,就要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与趋势,祛除其中所含的 政权中心主义和道德中心主义思想,把它的基点移置于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之上。“中和”的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社会应该为个体的发展提供条件,只有从个体的需要与发展出发,“中和”才具有现代意义。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由此出发,中庸之德就应该表现为个体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孔子对君子德才的要求,可 材料一: 以看作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中和之美应该有利于这种人格的实现。它首先要有利于个体 中和之美是处于优美与壮美两极之间刚柔相济的综合美。其意蕴刚柔兼备,情感力度适 的独立。它曾经的政治性,能从反面提醒人们警惕艺术的同化作用;而“和而不同”的思想 中,杂多或对立的审美因素和谐统一,具有含蓄、典雅、静穆等特性。 应该被引申,成为处理独立个体与社会整体关系的基本原则。其次,它要有利于个体的多重 中和之美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主体德性精神的强调,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重 身份、多种才德、多元情感以高度的自觉统一于“我”。在中国古代,中和之美隐含集权的 视,都有独到之处。特别是对高尚人格的极力推崇,对艺术生命的高度重视,对艺道合一的 动机;而在现代社会中,人的角色与才能被工业生产定制,消费与娱乐被商业利益引导,个 不渝追求,都表明了中和之美是一种重德尚情、崇艺重生、强调和谐的普遍的和谐观,具有 体不论受到多好的教育、有多丰富的物质与精神享受,他的自觉与自主却没有被唤起。物质 强烈的人文关怀性质和素朴的辩证精神。作为一种思想原则、方法论原则和普遍和谐的人文 的高度发达并没有带来人们所期望的自由,相反,高速运转的生产节奏、利润至上的消费诱 精神,对于想摆脱生存困境、艺术困境和精神危机的今人来说,它仍可能在某些方面提供极 惑,导致了人的碎片化和自我的迷失。从个体的需要与发展出发的中和之美,则应该引起现 为宝贵的启示。尤其在21世纪,人类面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心灵以及不同文明之间 代人对这种情况的警惕与反抗,引导人以明确的自觉,按照自我的理性选择与追求,把可能 的冲突,和谐原则仍然是最佳的文化方式选择和最优化价值导向。 实现的才能品质、社会关系、情绪感情“和”入浑融的“我”之中。这应该是审美与社会共 从当今世界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衡来看,中国古代审美和谐观对我们的启示是, 同的发展趋势。再次,从艺术形式上,中和之美对多媒体艺术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中和之美 重视人自身的人文教化和塑造,重视高尚人格和理想人生境界的追求,仍然是现实人生价值 是在诗乐舞一体的历史背景中提出的,而多媒体又让艺术在更高的技术和审美层次上实现文、 取向的目标。从当今世界人的内心生活的失衡来看,传统的审美和谐观也可以启示我们,在 图、乐、舞的完美结合;中和之美看重整体审美效果的原则可以运用到多媒体艺术多种媒介、 现实的入世精神与欢快、和谐、悦乐的心理状态之间保持和谐统一,在审美世界和功利世界 技术、形式的驾驭之中,使文、图、乐、舞融合为一个具有最佳感染力的艺术作品整体。当 之间保持协调统一。从当今世界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来看,人与万物是同类、同体,是平等 然,这种感染力的动机应该以一个丰富统一的主体为中心,否则现代技术与经典原则的结合, 的,更应该建立一种和谐关系。从当今世界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来看,中国古代审美和谐 【注】 会被一些权力集团用来实现他们的各种政治经济目的。 观也有助于西方当代文化矫正自己逻格斯中心主义的弊端,同时也有助于中国人走出单 一旦从以上三个方面摆脱了外在的目的,转而把人的独立、人的个体性、人在现实与感 纯的西学东渐的心理惯性,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并给以现代的解读,从而使世界文化 情、肉体与精神方面的完善和自由作为目的,中和之美就回到了审美本位。因为审美就是人 可以分享我们的民族智慧。 在与艺术形式的浑然一体中意识自我、完善自我、解放自我的过程。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中和之美作为古典主义的思想体系,作为美学观毕竟有偏狭的一 (摘编自胡睿臻《中和之美:文化还原与现代转化》) 面。它过于单调、平淡,过多地将人的情感束缚于理性之中,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

腾讯文库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