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警示教育方式
涂鸦警示教育方式 涂鸦警示教育方式 近年来,司马迁穿着警服手握钢枪,柳永扛着火箭筒发射,“曲圣”关汉卿骑摩托,魏文帝曹丕上网当“宅男”,杜甫“跳着扭秧歌”,就连台湾史学家连横都摇身一变成了歌坛天王周杰
涂鸦警示教育方式 涂鸦警示教育方式 近年来,司马迁穿着警服手握钢枪,柳永扛着火箭筒发射,“曲 圣”关汉卿骑摩托,魏文帝曹丕上网当“宅男”,杜甫“跳着扭秧 歌”,就连台湾史学家连横都摇身一变成了歌坛天王周杰伦。历史 文化名人一个个睡着中枪,当上了“微博红人”。甚至有网友评 价:“没被涂鸦过的,就不能算是大家。” 我们得成认,“涂鸦”文化并非一无是处,甚至算得上是一种特殊 的纪念方式,承载着不少青年人对于学生时代的怀恋。这些涂鸦在 某种程度上也可说是创意的产物,它们表达了新一代青年丰富的.想 象力,让思想得到了自由开展,张扬了个性。 但是,一味地涂抹,根本不关注被涂抹对象的生平、著作,那么我 们便不得不反思,群众对经典传统文化的尊重去了哪里?恶搞文化 不能没有底线,不能一味追求娱乐而漠视了民族精神。现代人想在 如今的快节奏生活中寻找一种释放内心压力、冲破束缚、张扬个性 的途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不能将其开展成为病态的、祸害民 族文化的娱乐。无论是他们的才气,抑或是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对整个中华民族都是造成了宏大影响的。这样一些惊才绝艳的人 物,值得任何一个人去尊重敬仰。 “涂鸦”事件让我们看到现代人对传统人文的迷茫不解,也为当代 的教育方式敲响了警钟。为什么学生们上课不能认真听课,却让杜 甫穿着运动服打起篮球,让清代知名学者蓝鼎元换身衣服成了肯德 基爷爷?难道民族精神已经如此枯燥乏味,让学生们宁愿与快餐文 化作伴?或许课堂授课可以不再是黑板上的粉笔字或是课件中的图 片,能够多一些新鲜娱乐的元素,让学生能带着轻松的心情更好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