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更多还的是文化竞争
企业竞争更多还的是文化竞争 中国的企业目前有外资、国企、民营三大因资本结构不同而区别甚大的企业形态。外资企业挟资本优势冲击中国市场,并辅以成熟完善的管理、经营理念与机制,通过强大的广告宣传攻势,在
企业竞争更多还的是文化竞争 中国的企业目前有外资、国企、民营三大因资本结构不同而区别甚大的企 业形态。外资企业挟资本优势冲击中国市场,并辅以成熟完善的管理、经营理 念与机制,通过强大的广告宣传攻势,在经过所谓的本土化运作之后,已经逐 渐获得了中国消费者的亲赖,占领了中国消费者的心智,达到了所谓的“欲战 攻心”的目的。而国企在体制改革的浪潮中,通过兼并、重组、并购或者合 资,在一片“国退民进”的质疑声中,要么消失,要么改头换面,要么旧瓶装 新酒,但可以肯定的是现有的所谓国企已经不是原有意义上的国企了,只不过 在对外宣传上依旧打着原来的旗号而已,以民族工业为口号,以民族情感来刺 激消费者的神经。至于民营企业,则完全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获得发展机会 的。“春风催鞭马蹄急”,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机会主义者,民营企业家在没 有历史包袱的前提下,扬鞭催马,一路急驰,到今天已经颇成气候。 企业的历史、资质与规模的不同,使得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自身文化的建 设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方式。 一、外企:企业文化是一块在手的肥羊肉 作为外资企业,能进入中国的一般都是发展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来企 业,如P&G,可口可乐、GE以及MOTO等。在这么长的时间中,已经形成了一整 套完整的企业管理、经营思想以及在此思想指导下的科学的管理、经营制度。 在如此长的经营时间里,这种企业已经透过其经营行为,已经累积了丰厚的企 业文化,在来到中国后,所需要的就是实行本土化,用中国人的思考习惯、生 活习惯以及表达方式,把其最本质的观点表达出来而已。对于这一类外资企业 而言,在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如何对本土的职员进行国际化以及如 何对代表国际化的企业精神进行本土化的包装。至于那些时间尚短的外资企 业,则把自己装扮成时尚、科技、年轻、动感的姿态,依托强大的资本后盾, 在中国消费者中大肆宣扬所谓的国际化、时尚等元素。如IBM、三星等,以此 获得消费者的亲赖。外资企业透过大量的广告宣传,展示其企业精神与形象, 并通过大量的公关活动,获得消费者的好感。无论在其广告宣传还是公关活动 中,外资企业总以一种积极的姿 态出现,在博得消费者好感的同时,亦带动了 销售额的快速增长。以PHILIP为例,最近在电视上就大打企业形象广告,诉求 其从进入中国到现在的二十年中,发明了多少的产品,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了什 么样的改变(《产品之花》广告)。但对于我们而言,重要的是其在中国的二 十年,销售额获得了多高的增长。广告,成为外资企业拉动销售以及展示企业 文化的重要手段。 二、国企:在鸡肋的怀疑中迷失自己的企业文化 至于国企,则主要依托当年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强调的是企业的资源以及 相对于民营企业而言的历史与资本优势,另外就是在“国退民进”的国资改革 中,与外资企业的合作也成为目前的国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宣传重点。但问题的 关键不是在宣传,而是在建设上。中国的国营企业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所 形成的那套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已经遭到消费者的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