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右玉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右玉一中第一学期高中新课程模块考试试题(卷)高二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试题9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

右玉一中第一学期高中新课程模块考试试题(卷) 高二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试题9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废井田,建立县 制,奖励耕织和战功,实行连坐之法”。这些举措的直接目的是( )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强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2.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此规 定的目的是( ) A.奖励耕织 B.重农抑商 C.维护井田制 D.保护私有财产 3.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亡(逃亡)至关下,欲舍(住宿)客舍,客舍人不知其是商 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后来无处可逃的商鞅被官兵擒获。这反映出( ) A.商鞅变法后,秦国法治取代了人治 B.商鞅变法不得人心 C.商鞅失势,其法未亡 D.商鞅变法无疾而终 4.“(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 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以上表述主要肯定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 ) ①“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5.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 ) ①新兴地主阶级 ②自耕农阶层 ③奴隶主阶级 ④商人阶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6.王安石“以道进退”的风格广为人知,他在宋神宗没有接受“新法”之前是不肯就相位的; 同样,神宗问程颢:“朕召司马光,卿度光来否?”程颢答道:“……不能用其言,光必不 来。”这段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相权与皇权的对抗激烈 B.北宋士大夫的影响力比较大 C.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D.王安石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 1

腾讯文库山西省右玉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