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留给孩子什么——致我们终将离去的子女
我们能留给孩子什么?——致我们终将离去的子女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
—— 我们能留给孩子什么?致我们终将离去的子女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 纪伯伦《孩子》 一直以来特别喜欢纪伯伦的这首小诗,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为人父母的感动,还有对于子女教育的思考。 “ 这几天,一篇《未来三十年,我们的子女将面临怎样的世界?》刷爆朋友圈,文中那句你对于这个未来 ” 世界的判断,其实是关于生涯教育最重要的话题更是有着沉甸甸的份量。 “ 教育是帮助一个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寻求自己的幸福,而不是为社会机器塑造一个合 ”leadingout 适的螺丝钉。是,在词典中解释为引导,让孩子心里那个最好的自己,走出来。教育应该是倾 听孩子的声音,帮助他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在未来生活中,找到他要的幸福。 “”—— 据说,教育有三个层级。比较低的层级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我是正确的从小到大我们所受的应 “”—— 试教育以及强势的家庭教育就属于此类。稍微高一点层级的是教授思维方式:求同存异你可以有你 “”—— 个人的观点,但如何思考问题的框架应该是这样;最高的层级是心灵层面的教育:产生共鸣如果一 个人曾经接受过心灵层面教育的话,他会处于一个正确的方向,有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他就会积极地 看待挫折,把挫折看成是一种成就自己价值前的磨练,不会轻易就对自己否定;得了一些成就也不会狂喜, 这种教育很重要。 我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强势教育的家庭,父亲为我做了一切他认为人生中重要的选择。父亲说不考大学 “” 就没有好工作,父亲说教师是一个不错的职业,受人尊重是铁饭碗有利于子女教育,于是我一路顺风顺 水,踏着他为我铺好的路走到现在。父亲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没有我哪来你的今天。我也没有什么好辩 解的,事实的确如此。所幸的是父亲曾经的决定大多与我自己的想法一致,他也并未强加于我。他也是一 个特别有想法的人,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为人处世原则,在我的人生道路上言传身教,把他的好品质带 给我,我从小到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了他极大的影响,当然,性格也不例外。如今,我依然站在三尺 “” 讲台前成就着他的梦想,同时我也在逐渐体味着作为一名教育者的幸福感,我知道我将为这个职业操守 终身。 但我的孩子不会。 三十年后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是一个信息时代向概念时代转变的世界。 许多二十年间我们认为好的工作,稳定的工作,五年后、十年后,当这个职业逐渐被电脑所替代后, 我们的孩子就必须面临失业。所以,拥有一项技能已经无法满足他的终身工作需要,他的一生一定会换多 GDP 次的工作和行业。他所需要的是什么?是概念。再一个,文中提到的幸福感。随着中美的逐渐接近, 我们的下一代人不再像我们这一代,一辈子追求房子车子追求赚钱追求安全感,而是追求真正的幸福,一 种自我实现的被认同的幸福感的追求。 三十年后我们的子女需要具备什么? 一是从理性到感性。文中提到未来需要的六种技能:设计感、讲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共情 能力,还有你需要会玩,你需要找到意义感。简单说,有品位,会讲故事,能跨界,有人味儿,会玩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