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震相震源参数反演理论及内部结构成像方法

项目名称:多震相震源参数反演理论及内部结构成像方法提名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提名意见:该项目以地震波形震相为核心,开展了震相形成机理、识别及提取的研究工作,进行 了基于多震相的震源参数反演和内部结构

项目名称:多震相震源参数反演理论及内部结构成像方法 提名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 提名意见: 该项目以地震波形震相为核心,开展了震相形成机理、识别及提取的研究工作,进行了 基于多震相的震源参数反演和内部结构成像的系列研究,提高了反演和成像的精度和分辨 率,取得了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获得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肯定,发展的方法在国内外获 得应用,提高了项目的影响力。 提名该项目为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项目简介: 震相是地震图上记录到的不同类型地震波的特征,利用多种震相数据可以更准 确地反演地震的震源参数以及对地球内部结构进行成像。项目完成人在过去十几年里一直 从事该方向的研究,共发表论文106篇,包括SCI论文79篇,他引807次。其中代表性论 文的主要发现及创新点包括: 1.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地震背景噪声数据,通过互相关函数提取并发现了 峰值频率在10秒左右的持续定点噪声源,位于日本九州岛附近,该噪声源对地 震背景噪声内部结构成像工作有重要影响。 2. 首次提出利用远震高频体波获得大地震的持续时间及破裂长度的新方法,并成 功应用于2004年苏门答腊大地震。发展了基于宽频带近震体波面波和远震体波 等多震相数据反演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的新方法,研究了2003年赤峰地震、2010 年高雄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的机制解和震源深度,为研究地震的发震机理、地 球内部岩石物理状态以及地震的防震减灾提供了重要信息。 3. 发展了可有效校正剧烈起伏莫霍面偏差的Pn波差分成像新方法来消除震源误差 的影响,有效降低震源附近和重合射线路径上复杂地壳结构的影响,获得了青藏 高原东缘地幔顶层速度精细结构。开展了基于宽频带多震相地震波形拟合研究, 刻画了北美克拉通及周边地区的岩石圈和上地幔速度结构异常,结合地球动力 学模拟和地球化学观测,揭示了美国中西部岩石圈下方隐伏的“热点”路径,该 热点路径可能影响了美国东部的地震活动性,并为理解克拉通破坏提供了新思 路。

腾讯文库多震相震源参数反演理论及内部结构成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