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应防范未成年学生涉网络犯罪

学校应防范未成年学生涉网络犯罪未成年人发生涉网络犯罪有多重因素:一是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自律性 不够强、分析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不够高;二是未成年人法治意识不强,有 些未成年人对涉网络犯罪行为的性质存在误

学校应防范未成年学生涉网络犯罪 未成年人发生涉网络犯罪有多重因素:一是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自律性不够 强、分析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不够高;二是未成年人法治意识不强,有些未成年人 对涉网络犯罪行为的性质存在误解;三是不法分子蓄意利用,利诱、教唆、胁迫其 参与涉网络犯罪。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预防未成年人 犯罪,是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的共同责任。学校是未成年学生学习、社交的主 要场所,未成年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行为习惯养成均会受到教师、同学的较大影响, 故而预防未成年学生涉网络犯罪,学校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第一,健全用网管理制度,把好未成年学生触网入口关。学校应落实《中华人 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教育 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 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完善校内教育管理规章制度, 明确学生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校园或课堂的条件、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 的实施细则、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的内容要求与安全保护措施、对学生进入互联网 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与沉迷网络行为进行预防和干预的具体举措等,形成覆盖全面、 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学生涉网行为管理规范,在源头上降低未成年学生涉网络 犯罪发生的可能性。 第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提升未成年学生网络素养。围绕未成年学生应具备 的网络安全意识、文明素养、行为习惯和防护技能等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可以借助 专业力量,系统分析未成年学生不良网络行为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 未成年学生参与涉网络犯罪的主要类型及诱因、过程与结果,对未成年学生进行系 统的网络安全、网络文明和防止沉迷网络教育,增强未成年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获取

腾讯文库学校应防范未成年学生涉网络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