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块+木板”模型》专题复习的素材选择与应用--精选文档

《“滑块+木板”模型》专题永安一中 吴庆堂(一)专题复习素材选择的理由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 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是新课程标准异于原教

《“滑块+木板”模型》专题 永安一中 吴庆堂 (一)专题复习素材选择的理由 1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 是新课 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是新课程标准异于原教学大纲的关键点,也是这次课程 改革的精髓, 表现了改革所承担着的“新期待”。 2 、新课程高考物理试题给我们的启示:引导教学重视物理过程的分析和学生综合解决 问题 能力的培养,强调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并且把 渗透和关注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纳入到了考查目标中。命题坚持能力立意、问题立意。 主干、重点知识 重点考。 3 、在高中物理总复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个滑块在一个木板上的相对运动问题,我们称为 “滑 块+木板”模型问题。由于两个物体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相互影响,其运动过程相对复 杂,致使一 些同学对此类问题感到迷惑。此类问题曾是旧教材考试中热点问题,在我省实施 的新课程高考中, 3—33—5 由于高中物理和系选考内容,系统不受外力所遵循的动最守恒 的情况在高考必考内容中 一般会回避,因此,这类问题近些年在我省有些被冷落、受忽视。 但千万记住有受外力情况卜的相 对运动依然是动力学的重要模型之一。 (二)专题复习素材的编制 为了提高训练的有效性,针对高考题目类型,选用题组进行强化训练,我们可以将训 练试题 分为“典例导学”、“变式训练”和“强化闯关”三部分。 “典例导学”和“变式训练”主要起方法引领的作用,适用于课堂教学,试题以典型 性、层 次梯度分明的基础题、中档题为主,训练解题思路,指导解题方法,规范解题过程, 培养解题能力。 “强化闯关”供学生课外进行综合训练,一般采用各地质检和历届高考经典 试题,试题综合性较强, 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所掌握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应用于具体的问题 情境中,不仅练习考点稳定的 高考题型,还练习可能的符合时代气息的创新题型、拓展题型, 特别是那些能够很好地体现高考 改革最新精神和学科思想方法(如对图象、图表的理解应用 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试题,让学生 实战演练,提前进入实战状态,提早体验高考,揭去 高考神秘的面纱,努力提高学生娴熟的技能技 巧和敏捷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树立高考必胜的 信心。多角度、多层面剖析重点难点,通过题组辐射 形成点带线,线连网,对考点要求有更 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 下面试列举本专题发习中编制的三部分题型示例以供参考: 1 、动力学问题 1ABABAB 【例】如图,是小木块,是木板,和都静止在地面上。在的右端,从某 一时刻 8488 起,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作用。之间的摩擦因数为,与地面间的摩擦 因数为,板的长 L,ABA83 度假设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试分析、各种可能的运动 情况及间、与地面 间的摩擦力。 BB 【思路点拨】本题涉及两个临界问题:一、是否相对地面滑动,这里先要弄清只有相 对地面滑 BABAB 动,与之间才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与之间才存在摩擦。所 以,是否相对地 +/M)g;AB8 面滑动的临界条件:产 ==分(〃力二、是否相对滑动,这里先 需要明确人是靠对 AA 它的摩擦力来带动的。由题设知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受到的摩擦力,因而的加速 4BAB 度。、间滑动与否的临界条件为、的加速度相等,即, 亦即。 B 的左端, 1A48AB 【变式训练】如图,是小木块,是木板,和都静止在地面上。在从某一时 AAB8 刻起,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作用开。之间的摩擦因数为,与地面间 相对静止而做匀速 B 直线运动,正确;对于木板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知受到物块给它的向 左的摩擦力作用,则木板 C 的速度不断减小,直到二者相对静止,而做直线运动,正确;由 于水平面光滑,所以不会停止, D 错误。 2A8AB84 .【分析与解答】静止,有初速度,则、之间一定会发生相对运动,由于是带动 运动, 3 减速, 4A3AA3 故的速度不可能超过从 由、的受力图知,加速,、的加速度 分别为

腾讯文库《“滑块+木板”模型》专题复习的素材选择与应用--精选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