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学案版第三专题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苏教版必修3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作者档案】庞朴先生对中华文化的研究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庞朴先生主要从文化现象入手,致力于中国辩证思想的研究,以解读中华文化密码。比如说,他从黄帝的传说开始,用黄帝的故事来说混沌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作者档案 【】 于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是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作 庞朴先生对中华文化的研究 用的重要表现和广阔场所。”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庞朴先生主要从文化现 因此说,传统存在着两重性,既有其保守的一 象入手,致力于中国辩证思想的研究,以解读中华文 面,不易变化的一面,也有其与时俱进的一面,尽管 化密码。比如说,他从黄帝的传说开始,用黄帝的故 这种变化是渐进的,相当缓慢的。保守的一面,是由 事来说混沌,用“伯乐相马”来谈认识论,从“庖丁 传统本身的惰性所决定的,而可变的一面,是指不同 解牛”谈实践论,通过一批出土文物(纺锤)来谈“玄”, 文明之间不断接触、碰撞,从彼此拒斥,相互攻讦, 运用几个上古文字来说“无”,如此等等,最后当然 到最终实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成为新传统, 都要归结到中国辩证思维。庞朴先生认为,中国式的 带来新变化。如果一味迷恋传统,认为祖上传下来的 思维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圆融”,在《易经》中叫 一点也不能动,就会排斥外来文化,传统就成了包袱; 作“圆而神”。儒家称之为中庸之道,中和之德;道 如果正确认识传统,能辨识其积极的有意义的部分, 家谓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西方所谓的否定之否定, 吸取外来文化的精髓,并与自身融合到一起,传统就 差可比拟。通俗一点说,不妨叫“中华智慧”。 成了财富。问题的关键是能否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 相关链接】 【 的这两重属性。 庞朴的成就 2.论证严密,滴水不漏 1982年,庞朴率先发出“应该注意文化史”研 在论证过程中,本文首先对所涉及的基本概念 究的时代性的呼声;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曾就文 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并针对其不同侧重点进行了简明 化学、文化史、文化传统与现代化诸问题,发表演说 扼要的解释和辨析。全文都是围绕“文化传统”与“传 数十次,推动了文化研究热潮的前进。进入20世纪 统文化”这两个基本范畴进行分析的,而在一般情况 90年代后,他主要从文化现象入手,致力于中国辩 下,这两个概念往往被交叉使用而造成两者的相互混 证思想的研究。 淆。对基本概念做出准确界定可以说是文章最基础, 在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普遍对即将过去的一 也是最关键的前提性工作。在本文写作中,作者采用 个世纪进行反思,试图总结中国长期革故鼎新中的经 了较大篇幅从两个概念各自不同的内容与着重点、基 验教训,对于一些过激的口号和行为做出了理性的分 本特征、发展渊源和在文化史上发生的作用,以及我 析。在文化探究方面,理论界也比较活跃。也有人提 们对其应该采取的态度和处理方式等各个方面做出 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读经、复兴儒学,成为一 了合理的阐释,对两者的异同进行了相互比照和分别 时的风尚。针对这种种现象,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 阐述。只有把基本概念梳理清楚之后,读者才能在阅 给出了分析。 读过程中对文章要说明的基本问题有个客观而明确 文本探究 【】 的认识,对作者主要观点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更加容 1.如何看待传统的两重性 易了。 “设想一下,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其次,在行文中,作者还时时注意到论证的严 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 密性与系统性,对问题的阐述如剥茧抽丝,层层推进, 那情景是不堪设想的。因此,称传统文化为祖宗的丰 环环相扣。无论在对传统文化还是对文化传统进行阐 富遗产,说文化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不为过分 释时,都做到了脉络清晰,条理分明,从概念界定到 的。 发展线索,再到作用和影响,前后衔接极为紧密,使 但是不能忘记,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 得整个论证具有相当强大的说服力,文中不时列举的 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 典型论据也对论述的严密性发挥了很大的印证作用。 原地踏步的局面,也会引出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 庞朴先生一贯重视辩证思维的作用,对中国古 的后果。因此,说传统是民族沉重的负荷,社会前进 代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进行了数十年的潜心研究并 的包袱,也是不为过分的。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辩证思维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论 既是财富,又是包袱。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 证逻辑缜密,滴水不漏,真正做到了令人无懈可击。 这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 无可辩驳的说服力和中庸持重的冷静思考成为这篇

腾讯文库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学案版第三专题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苏教版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