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了解四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多样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教学课时】2 课时第 1 课时【课时目标】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共享阅读感受。承受诵读的方式,把握
2023-2023 年秋季 部编 版 课 外 古 诗 词 诵 读 【 教 学 目 标 】 1. 了解四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2. 多样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 教 学 课 时 】 课时 2 课 时 第 1 【 课 时 目 标 】 1. 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共享阅读感受。 2. 承受诵读的方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学 习 《 月 夜 忆 舍 弟 》 【 教 学 过 程 】 一 、 解 读 文 题 , 了 解 背 景 1.解读文题 师:同学们,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今日,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 《月夜忆舍弟》,学习诗人如何匠心独运地表达这份深挚的情感。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预 设:在一个有月亮的夜晚,诗人想起他的弟弟。 教师补充:舍,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戚,如舍弟、舍妹、 舍侄。题目中的“舍弟”就是谦称自己的弟弟。 2.了解背景 课 件 出 示 :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的战火中。杜甫客居 ,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他几个弟弟分散在河南、山东等地, 〕 秦州〔今甘肃天水 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猛烈的忧虑和思念之情。《月夜忆舍弟》就是他当时思想感 情的真实记录。 【设计意图】 创作背景,是作品生长的土壤,是作品内容的底色。读背景,知文识人, 有助于下一个板块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情感。解题,了解“舍弟”一词属于谦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