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秘密★启用前2022年重庆一中高2023届12月月考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考试结束
秘密★启用前 2022202312 年重庆一中高届月月考 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35 一、现代文阅读分) I519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小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议题,文化强国也成为中国的文化战 略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现在国际舆论格局总体 是西强我弱,别人就 是信口雌黄,我们也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话语 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不少方面 还没有话语权,甚至处于‘无语'或'失语’状态,我国发展优势和综合 实力还没有转化为话语优势。” 长期以来,不少从事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的学者认为,有了法国学派所提出的影响研究和美国学派 所倡导的 平行研究,整个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就是一座完满的大厦。事实是否真的如此?通常,没有学 过比较文学学科理论 的人,在比较文学研究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比较文学是既求同又求异的,比 较就是求同中之异,异中之同。 这种直觉,实际上是正确的。但是,在欧美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中,比较文 学的根本目的是求同的,而不是求异的。 事实上,不承认异质性与变异性的比较文学,不可能是真正的全球性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话语。而对异 质性与变 异性的重视,也正是比较文学变异学超越前人学科理论的创新之处。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 强与中外各领域交 流的不断深化,比较文学“中国话语”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目前中国学者正在倡导建 设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创建比 较文学的中国话语。在建构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前,首先亟须解决的问题在于 是否承认“异质性”,即跨文明文学间的 可比性是否能够成立。在西方话语体系建构下的比较文学理论, 一直是以西方求同式比较为框架,东西方不同文明 之间文学比较的合法性是受到怀疑的。西方学者认为: 如果没有“同源性”和“类同性”,那就不构成可比性。在全 球化的文化语境中,如果不承认不同文明间 的可比性,比较文学就不可能是真正全球性的理论学科。因此,西方学者 仅仅强调“同”是远远不够的, 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可通约性,这是一个不容否认 的客观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