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VII)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VII)第I卷 阅读题一、课内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题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VII) (一)文言文阅读 (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第I卷 阅读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9分) 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题 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 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 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 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孙戍之,乃还。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 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D.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1.对文中第三段理解正确的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以其无礼于晋 A.是对刘和珍等烈士死难意义的高度评价,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对苟活者来说, B.君知其难也 /吾其还也 会使他们日益觉醒,对革命者来说会使他们受到鼓舞。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B.苟活者只能看到一点点的微茫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加奋勇前进。 D.唯君图之 /君之壮也,犹不如人 C.苟活者是作者自谦的说法,这里是说自己在淡红的血色中,看到一线希望,只 6.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有革命者才能更加奋勇前进。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D.作者将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加以对比,苟活者会看到希望,真的猛士将受到激励。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2.对文中第四段理解正确的是( )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A.呼应开头“菲薄的祭品”,表达的是一种深深的歉疚。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B.呼应前文“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呢”,“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表达的是一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无可奈何。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言已尽而意未穷,直接并强烈地表现了作者对暴行、流言的激愤之情。 D.“说不出话”的缘由是作者对刘和珍等烈士的死难极度哀痛。 3.“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下列选项对“中国人”理解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派 B.“中国人”指为反动统治效力的走狗文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 (8分) C.泛指所有中国人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荷锄出茅屋,月色白如素。过林滴水声,一天好雾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