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和CPI关系的实证分析
货币供给和CPI关系的实证分析货币供给与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关系是经济学中一个古老和重要的话题,也是当代经济政策制定的关键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探究货币供给和CPI之间的关系。首先,需要明
CPI 货币供给和关系的实证分析 货币供给与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关系是经济学中一个古老和重 要的话题,也是当代经济政策制定的关键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 析,探究货币供给和CPI之间的关系。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货币供给”指的是一个经济体中有效的货 币,而“CPI”指的是衡量物价水平变化的指标。在现代经济中,货币发 行机构通常是央行,央行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给来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 水平。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货币供给和CPI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个 方面:一是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二是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关 系。 第一方面,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和政策制 定者非常关注的问题。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现象,通常伴 随着货币的过度供给。因此,我们预计,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 水平的上涨。实际上,许多经济学家发现,货币供给量和通货膨胀之间 确实存在正向关系。这一点可以通过CPI指数的变化来验证。 以下是目前IMF官方修改后的数据,1970-2019年全球平均每年 CPI指数波动率为4.10%,而1970-2019年M2货币量变化率的平均值 为9.18%。两者整体而言,应该有正向相关性,因为金融危机和关键政 策会对它们产生影响,下面具体探究: 首先是分析货币供应和CPI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我们选择了中国的 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图1是中国M2货币供应与CPI指数在2000年至 2021年的月度变化率,可以看到,这两个变量之间确实存在着正向相关 性。尤其是在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虽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可以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流动性,并缓解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冲击,但过度 印钞也会导致通货膨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