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普通高校教师流动原因分析
普通高校教师流动原因分析摘要:高校教师的良性流动对于全面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综合能力和优化配置师资力量具有重要作用。但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尤其是普通高校的教师流动过于频繁且呈现出无序状态,为了进
普通高校教师流动原因分析 摘要:高校教师的良性流动对于全面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综合能力和优 化配置师资力量具有重要作用。但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尤其是普通高校的教师 流动过于频繁且呈现出无序状态,为了进一步分析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本文以 吉林省为切入点,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对造成教师流动的国家社会因素、学校组织 因素和个人因素加以分析。 关键词:普通高校;教师流动;流动原因 高校教师流动是社会流动现象之一,指的是高校教师在不同地区、不同工作 单位或不同职业发展方向上发生的移位现象,良性、健康的教师流动有利于高校 教师的成长。从长远来看,高校教师的成长状况直接关乎高校教师队伍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的整体水平。高校教师的良性流动, 有利于高校教师资源的整合开发和高效配置,有利于各高校专业化、现代化教师 队伍的打造。但是,现阶段我国的高校教师队伍存在着明显的不稳定性,教师流 动过于频繁无序,致使高校教师发展受限,教师资源分配失衡,这在中西部省份 的普通高校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如何辩证、科学的认识普通高校教师的流动问题, 分析产生流动现象的原因并加以控制和解决,是当前普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以吉林省为例,省内普通高校众多,教师队伍庞大,但地处国家中部地区,在经 济社会发展上远不及东部发达地区,教师流动问题显著。本文从学校管理者的角 度出发,通过对省内高校的教师流动状况加以分析后发现,国家社会因素、学校 组织管理因素和教师个体发展因素这三个方面是造成普通高校教师频繁无序流 动的重要原因。 一、国家社会因素 首先,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教育资源投入促使教师流动频繁。改革开放以来, 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引领下,为了增强我国高等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我国 先后制定并实施了“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了一批重点高校。 进入新时代,我国又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力求 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对于我国 高等教育事业的强化作用明显,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