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与管理资料整理

第二章 水资源评价1.在水资源评价中,水资源量是指哪个量?水资源量的计算公式?P15我们将区域水资源总量W定义为区内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的产水量,将某区域当地降水补给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动态水量)作为

第二章 水资源评价 1.在水资源评价中,水资源量是指哪个量?水资源量的计算公式?P15 我们将区域水资源总量W定义为区内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的产水量,将某区域当地 降水补给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动态水量)作为该区域水资源量。 W=R+Wg-D 水资源量计算的实用公式: 2.还原计算和还现计算有什么不同?如何进行还现计算?P18-19 3.根据区域水循环概念模型,直接列出山丘区、平原区及混合区水资源量的计算式。P28 4.地下水资源开采量的来源有哪几部分?允许可开采量含义是什么?P27 5.为什么要计算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可利用量受哪些因素影响?P31 ? 6.水资源评价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步骤有哪些?P39 第三章 水资源需求预测 1.需水、用水与耗水的差别是什么?P43 2.农业需水与工业需水比较,最大的不同是与降水密切相关。在农业需水预测时,如何考 虑这点?P49 3.工业需水预测方法有很多种,如何说明预测的结果的合理性,或者说需水是合理的? 4.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各有哪些不足? 5.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的趋势是什么? 6.为什么强调需水管理? 约束 完整的需求管理具有双重涵义,一是内涵,即通过综合措施来约束不合理或是低 保障 效的用水需求,以遏制需水和排水量的过快增长,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二是内 涵,即提高合理(特别是基本的)高效用水需求的保证率,以维护水资源的社会和经济属性 功能。 需水管理具有四方面的实践意义:一是资源承载力与环境容量约束条件下的必然选 择。水资源和水环境容量的有限性使得单一的供给管理必然是不可持续的,在水资源再生 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约束下,水资源供需平衡最终必须立足于需水管理;二是经济规律 使然。随着水资源开发程度的提高,各类开源的边际成本不断增加,污水处理投入也随之 加大,节水和用水需求管理措施在经济上具有合理性;三是需水管理是维护社会公平的重 要途径。传统的供给管理是通过增加供给量来满足用水需求,具有经济优势的用水户往往 能够占有更多的水资源使用机会,而弱势群体由于其经济和社会的劣势有可能丧失其基本 用水权利,需水管理则能够有效遏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保障基本的用水需求,从而维护 和促进社会公平;四是建立人水和谐新关系的重要措施。需水管理是通过经济社会系统用 水的自律和自我约束,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控制在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之内,从而重 塑经济社会系统与水循环系统的良性和谐关系,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水资源安 全保障。 第四章 水资源配置 7.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涵义?P60 8.水资源配置的手段有哪些?P61 工程手段、法律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科技手段 9.工程可供水量的涵义。工程供水能力与可供水量的关系。P62 10.分别说明引提水工、地下水工程的可供水量的计算公式。P65.66 11.区域可供水量计算与单项工程可供水量计算相比,其难度在哪里?P66 12.你认为,衡量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准则是什么?P60 13.水资源配置的模拟模型与优化模型主要区别是什么? 14.蓄水工程、引水点分水规则起什么作用?综合用水节点的配水规则有哪些?P76.77 15.针对不同的缺水原因(工程型缺水、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管理型缺水等),水资 源配置的对策有哪些? 第五章 灌溉规划

腾讯文库规划与管理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