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蔡店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蔡店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0题。新文学运动的四兄弟:新诗、小说、散文、戏剧,同气连枝,而各有炎凉际遇。文苑春秋,也像

19、和作家作精神交流;赏析散文文学之美;了解认识一代历史;获得有味有益的消遣。(6分) 河南省洛阳市蔡店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20、散文创作不必拘泥于司空图的观点,创作者要善于发挥文学的诱发暗示功能来表情达意;读者要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善于通过散文文字来领悟作者情意、赏析作品。(6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0题。 中国文明究竟是土生土长,还是自外输入的呢?在古代,这肯定不是问题。向来都是“中国”辐 新文学运动的四兄弟:新诗、小说、散文、戏剧,同气连枝,而各有炎凉际遇。文苑春秋,也像 射周边,哪有“华夏”是舶来品的道理?19 世纪末,英国学者拉克伯里提出黄帝是从古巴比伦迁来 世俗门庭,散文一支,似乎门楣偏低,矜贵不如新诗,显赫不如小说,风光不如戏剧,却也独树一 的。此外,还有人认为华夏始祖是从埃及来的、印度来的、中亚来的,不一而足。 帜,别有一番清华气象,“五四”一代的前辈朱自清说“散文不能算作纯艺术品,与诗、小说、戏剧 1921 年,瑞典人安特生主持发掘了河南渑池的仰韶遗址,这是中国现代考古发掘的序幕。他发 有高下之别。”刘知几认为作史有三长:才、学、识。章学诚认定三者得一不易,兼三尤难,而更增 现仰韶文化的彩陶与中亚的彩陶纹饰相似,于是提出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自西传入的假说,当时 一“德”字。袁枚以为写诗也须三长,而“识”为最先。王国维倡言文学二原质,曰景曰情。当代董 不少知识分子对中国文明西来说深信不疑。在今天,所谓的“民科”圈子中,“西来说”仍颇有市 桥说,散文须学、识、情,合之乃得“深远如哲学之天地,高华如艺术之境界。”综合诸家,神而化 场,需要再做辨析和澄清。 人类“走出非洲”说是国际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分子人类学的研究,已 之,当可得散文三味。 经从线粒体 DNA和 Y染色体 DNA 分别证实全球现代人的母系和父系均根植于十多万年前的非洲大 《中华散文名家名作》这部全景式的散文选集,给读者提供了多维的欣赏空间。读者一可以鸟 陆,我们都是智人的后代。大约两三万年前,智人的一支进入现在的中国境内,我们所说的 56 个民 瞰:通读全编,纵览全局,宏观散文世界的发展变化。人文世态的冷暖浮沉,时代潮流的推荡磨洗, 族, 基本都是他们的后代。 也可以由此略见端倪。二可以平视:和素昧平生的作家一一相对,如倾肺腑。文心不同,各有其面, 中国人的祖先的确是外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文化与文明也是外来的。什么是“文明”? 有的渊博,有的深秀,有的严峻,有的真挚,有的隽爽,有的风趣,有的娴雅,有的自然。三可以凝 不少人倾向于用西方学者的三要素(文字、青铜器、城市)来界定,但是,美洲文明 缺乏铜器,印 睇:心领神会,赏析美文之美。美在何处?大概离不开体貌、风神、襟怀、素质这些着眼点。而所有 加文明甚至没有文字,但没有人否定它们是文明。文明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高级形态,社会复杂化是它 这一切,全部体现于抽象的文字符号。司空图品诗,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历来为人津津乐 的重要表现。大约在 5800 年前,长江下游的崧泽文化和凌家滩文化已经开始了社会复杂化的先声, 道。但这句名言,只宜意会,不可粘滞,因为文学的建筑材料只能是文字。要做到韵外有致,弦外有 阶级分化愈加明显。而在 5300 年前崛起的良渚文化,则被视作 “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实证”。良渚 音,也只好通过文字的诱发暗示。白话文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功高北斗,缺点在于没有把白话文 古城面积约 300 万平方米,城墙有 40 到60 米厚。良渚古城、“土筑金字塔”莫角山(上有宫殿 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明确区分。艺术性的白话文,不能以“明白如话”自给自足,应当有声有色有光有 基址)以及周边的水坝,堆筑土方量约为 1200 万立方米。据推测,完成这样的工程,至少需要 味,能静能动能歌能舞,善达意,善表情。“五四”至今,白话文成熟到什么程度,大可在散文中测 1000 人连续工作十年。没有相应的社会调动能力,这是难以想象的。良渚文化的墓葬、居址、聚落 量深浅。四可以远眺:看纸上烟云,字里风涛。散文家的心声常和时代的声音互相呼应,从散文的兴 都反映出严格的等级区分,俨然是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鼎、豆、壶、璧、钺、琮等礼器,都见于良 衰中,可以隐然看到一代的政治史、思想史、风俗史、心灵史。五可以浏览:工余无聊,假日休闲, 渚文化。中国文明的重要特质“礼”,或已出现。良渚文化在距今 4300 年左右消亡,但它的一些文 枕边案头,窗前灯下,随兴所至,信手翻阅,是最有味有益的消遣。 明要素,在夏商周三代文明中时有闪现,它融入了中国文明的肌体。 (节选自柯灵《散文欣赏的多维空间》,略有删改) 中国文明自主发生,但并不意味着它在发展进程中没有与外界进行交流。远在丝绸之路出现之 18、结合文章有关内容,解说“综合诸家,神而化之,当可得散文三味”的含义。(6分) 前,中国文明便与西亚、中亚有着间接的接触。小麦、黄牛、绵羊、山羊、马、战车、 青铜冶炼技 19、作者认为《中华散文名家名作》为读者提供了五维的欣赏空间,其中第一维指的是“了解时代世 术等逐步传入中国,为中国文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我们并不能因此说,这些外来因素影响了中国文 态变化”,请概括其他四维的内容。(6分) 明的原生性。中国文明的创造者生于斯、长于斯,与今天的中国人血脉相连。中国文明的产生也不是 20、作者引述司空图“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名言,是要表达什么样的见解?(6分) 建立在冶金术、小麦、战车等基础之上的,它们主要是“龙山时代”之后传入的,中国文明在此之前 参考答案: 便已确立基本框架。它们传入之后,也并没有改变中国文明的性质。金属冶炼技术是当时的高端技 、 18 综合刘知几、章学诚、袁枚、王国维、董桥诸家的见解,领悟其精义并灵活运用于实践,可得散 术,它是否外来尚存争议。但无可置疑的是,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和兵器,实用工具比例很 文三味。(6分)

腾讯文库河南省洛阳市蔡店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