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学论小课程观和大教学观小课程论的原因分析范文合集[修改版]

第一篇:大教学论小课程观和大教学观小课程论的原因分析大教学论小课程观和大教学观小课程论的原因分析 在西方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的学术上,通常认可的是大课程小教学观,而在中国则恰恰相反,一直以大教学小课程观

第一篇:大教学论小课程观和大教学观小课程论的原因分析 大教学论小课程观和大教学观小课程论的原因分析 在西方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的学术上,通常认可的是大课程小教学观,而在中国则恰恰相反,一直以 大教学小课程观居首。纵观中美教育发展的历程可见:在前期,我国主要倾向去教学论的研究,后期则主 要倾向于对课程论的研究,现如今全国至上而下的改革便是最好的解释;而美国一直以来都是以研究课程 “” 而著称,课程之父泰勒就是研究课程的典型代表。两种不同的观点的原因究竟在何处? 在本科阶段我只是知道有两种不同的课程与教学观,自己也从未想过其成因,这个话题是谢老师昨天 在课堂上提出来的。有同学回答是: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教育者们的课程与教学观不同,也有人认 为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不同等等。仔细思考下大家的答案发现,我们的思路一直局限在教育这个圈子里, 最后谢老师给出了两个字:体制。 仔细想想也的确是这个道理,中国是个中央集权式的国家,教育权利只归少数人所有,国家有统一的 培养目标,它要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这部分教育权利的拥有者只有通过掌握教育来影响年轻一代 的思想和行为。教育权利的集中导致的最明显的结果就是,培养目标,课标,教材的统一化,教师只能作 为绝对的服从者,无权对教材进行选择与更改,学生更是被动的接受已既定的知识。在这整个的教育过程 中,因为一切都是既定好的,所以很好有人去研究课程的设置是否合理,课程内容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 等等,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更多的是如何去把既定的课程教好,即如何教的问题,因此我国的教学论的发 展很快。 由于课程实施的统一性,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大批量化,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个性,态 度,主动性等等全被压抑。这样一来,教育质量的下降也是一种必然。拥有教育权利的少数人意识到这一 情况后,便进行改革,将一部分教育权利下放到地方,这样不同的地区可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制定适 合自身的课程。随着教改的再次进行,教育权利再次下放到各学校,各学校可根据自身学校的办学理念进 ———— 行课程的设计。由此一来,教育者们对课程的研究逐渐丰富起来,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 程三级课程体系。 相比较而言,美国是个分权国家,从对教育的研究开始,就将教育权利下放到各州,不同的州根据自 身情况进行改革,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执行标准。他们更侧重于将教学放在课程中进行研究,便形成了大 课程小教学观。中国由于权力比较集中,国家统一定课程,教材,教育者们没有机会去开发,研制新课程, 只能被迫去探究教学,而后进行课改,才有机会去研制课程,整体上是把课程放在教学中研究的,所以叫 大教学小课程观。 在以前的学习中,一直认为教育和政治是分离的,经过老师的讲解才发现,原来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如 “” 此密切,真正体会了中国的一切是向政治看齐的这句话。 12/9/18 后记:这个问题是课堂上谢利民老师提出的一个思考题,佩服他老人家在课堂上精彩的分析。在轻松 愉快的氛围里把学生不明白的道理分析的有理有据,不得不让人佩服。昨天是读研的第一堂课,本以为老 师们会在课堂上讲授很多精彩的知识,结果让我很吃惊,讲授的知识点很少,我们没有课本,只有课后要 阅读的书目,再加上老师课堂上的分析,倍感压力之大。第一堂课,最难忘的是:以前的学习方式真的要

腾讯文库大教学论小课程观和大教学观小课程论的原因分析范文合集[修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