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第六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娄底市第六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每题3分)。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的家长用于训诫、教育子弟后代的文字。它包括家诫、家规、家书、
1.下列关于“家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湖南省娄底市第六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A.家训分家诫、家规、家书、家范等多种形式,历史上家长用其对子弟后代进行训诫和教育。 353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B.家训中“治家”这一内容占主要地位,其中安贫乐道、齐家以和等现在也应弘扬的思想在家 训中都有所体现。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每题3分)。 C.有的家训除了教子、治家等内容外,还涉及音乐、风俗等内容,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的家长用于训诫、教育子弟后代的文字。它包括家诫、家规、家书、家范、 D.家训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悠久。有些家训一直流传至今,最早的家训是周文王的《诏太子 家箴、家诰、遗训等形式。 发》。 家训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从周文王的《诏太子发》算起,成文的家训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史了。历代的名人志士、文豪学者、文武大臣多以家训的形式训诫子弟、垂饬后代。这些家训有不少 A.家训的内容主要是修身、治家、处世,而家训中关于学习方法和治学态度方面的论述占绝大 一直流传到今天,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很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有些家训收集了不少警世哲语,并将这 部分。 些警世哲语加以编排、分类,读来朗朗上口,对今人也颇有警策意义。有些家训,如颜之推的《颜氏 B.古代家书富有情感而又词气真切,那些娓娓道来的长者之言比板起面孔的训诫更富于感染 家训》,除了教子、治家等内容外,还涉及音乐、风俗等内容,简直可以说是一部家教百科全书了。 力,更能启发、教育和鼓舞下一代。 一般来说,家训的内容包括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立志、气节、为政等几个方面,其中又以 C.“治家”不仅仅倡导父慈子孝,耕读传家,还起到了强化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作用。 修身、处世、治家为最主要。 D.古代家书中不乏教育名言,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就充分表现出诸葛亮 封建士大夫历来重视对子孙后代的人格教育,反映在家训中,就是勉子立志、劝子为学、教子修 对求学者的教诲与期望。这些名言今天读来仍使我们受到鼓舞。 身的内容。教子为学方面的家训,关于学习方法和治学态度方面的论述所占比例极大,尤其在家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中,更是占绝大部分。其中如“志当存高远”、“有志者当勉学以就业”、“君子忧天下不忧个人” A.古代的名人志士多用家训训诫子弟,这些家训既教育鼓舞了子孙,又为今人留下了一笔很宝 等,,足可让人奋发;“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正不可不守”、“清白之家,当以家声为要” 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等,又足可让守定气节,义不受辱;反映戒骄戒躁、反躬自省、节欲制怒、淡泊寡欲等思想的训诫之 B.对于家训中有关宗族礼法、墓域祠堂、田产房屋、奴仆侍役等方面的规定,今人需要辩证地 言也举不胜举。 看待。 因为是“家训”,所以“治家”在其中占主要地位是可以理解的,由于中国封建时代盛行宗法制 C.家书中那些含有让人奋发、守定气节、戒骄戒躁、淡泊寡欲等思想的训诫之言举不胜举,这 度下的大家族,所以“治家”不仅仅是父慈子孝,耕读传家,而且包括了相当部分的有关宗族礼法、 和封建士大夫重视对子孙后代的人格教育有很大关系。 墓域祠堂、田产房屋、奴仆侍役等方面的规定。其中立家以勤俭为本的思想为主,中间还夹杂安贫乐 D.封建士大夫注重“勉子励志、劝子为学、教子修身”,尤其注重“劝子为学”,也留下了不 道、耕读传家、教子当早、教子当严、齐家以和、忍让兴家、教子以正等思想,这些思想都是今天应 少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该加以弘扬的。 参考答案: 已广为人知的家书,是家训的一种重要形式。家书往往随事而写,有感而发,尽管不很系统,但 富有情感,词气真切。在家书中,有的直接点出了教子的主题,如西汉刘向的《诫子歆书》、三国诸 1.D 葛亮的《诫子书》等。 2.B 与家诫的板起面孔的训诫相比,家书中那些娓娓道来的长者之言,更富于感染力,更能启发、教 3.D 育和鼓舞下一代。如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彭端淑的“学之,则难者亦易 1. 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左宗棠的“志患不立,尤患不坚”等,都是家书中的教育名言。这些名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概念题型上往往有这样几点设题:部分与整体、夸大与缩小、因果 言,今天读来,仍使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 颠倒或强加因果、尚未发生和已经发生、可能和必然、答非所问或张冠李戴、颠倒是非等。D项,曲 (选自《华人时刊》,2011年第十期,有删改) 解文意,原文“从周文王的《诏太子发》算起,成文的家训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原文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