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八校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皖南八校”2021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

“”2021 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 2021.4 考生注意: 1.150150 本试卷满分分,考试时间分钟。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 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36 一、现代文阅读(分) 39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小题,分)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从宏观看,中西哲学的最大差别之一就在于对待天人关系的态度,其他一切差别都是由此 衍化而来。西方哲学在天人关系上主张天人二分、主客对立,中国哲学在天人关系上则主张 大 化流行、生生不息、天人贯通、天人合一。西方哲学重视“分”,中国哲学重视“生”。天 人合一既不是人类中心主义,也不是自然中心主义,它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这种方式就 是把人类与大自然看作是一个生命整体,人中有天,天中有人。 在中国思想史上,天的含义有一个演化过程。人类文明早期,人们认识水平有限,对大 自然怀有畏惧之心,认为天就是上帝,就是天命。到了周朝,天的神秘性有所弱化。天的含 义,从命运之天、主宰之天、宗教之天到义理之天再到自然之天,经历了一个演进的过程。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所说的“天”,已经没有什么神秘 含义,就是指外在于我们的自然界。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 为转移的,是可以被我们人类所认识的。只有严格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才能做到趋利避害、 逢凶化吉;违背了自然规律,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哲学认为人来源于大自然,是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 自然造化的产物;人不能游离于自然之外,更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天、地、人之间并不是 各自独立、相互对立的系统,而是彼此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是一气贯通的,它们 同处于一个充满生机的生命洪流之中,人与天是相通的,不可分离的。 西方哲学不否认人来源于大自然,人是自然发展的产物,但在人类对待自然界的态度上 以及人类在自然界中居于一种怎样的位置上,中西哲学之间有了分歧。西方哲学主张自然界 是没有生命的客观存在,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类是自然界的主宰,人类的目的就是征服自然、 战胜自然,这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观点,是西方哲学天人二分思维方式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而中国哲学则不然,一开始就把认知思考的视角放在了天人关系上,天人关系的落脚点是人, 而不是天,是推天道以尽人事,最终要落实到人事上,也就是荀子说的“善言天者必有征于 人”。在中国哲学看来,宇宙论、认识论、政治论、伦理学是贯通的,而不是彼此分离的。 做学问如果不关注天人关系,就不能称之为学问。 为什么中国会重视天人合一说?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农 立 国的农业国家,要从事农业生产,首先就要了解自然时令的变化规律。正是由于中国社会的 这

腾讯文库皖南八校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