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c类物资采购管理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与我国新型现代化道路的选择 [摘 要] 第二次现代化标志着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而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面临紧迫的瓶颈压力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与我国新型现代化道路 的选择 [摘 要] 第二次现代化标志着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工业经济向知 识经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而我国的现 代化进程面临紧迫的瓶颈压力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决定着我国新型现 代化道路的选择必然是第二次现代化道路。我国新型现代化的发展应在以 要素组合优势推动技术竞争优势提升、以知识创新体系推动国家创新体系 建设和以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现代化发展战略建构三个路径上实现突破,以 推动我国第二次现代化和综合现代化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 第二次现代化;新型现代化道路;知识创新体系;产业结 构升级 一、第二次现代化理论:概念解读与特征比较 1.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的概念解读。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发展方 向产生了重大转折,标志就是现代主义的衰落和后现代主义的兴起。1973 年美国学者贝尔教授出版《后工业社会的来临》;1979年法国学者利奥塔 出版《后现代状态》;1985年德国学者胡伯教授提出生态现代化;1986年 德国学者贝克教授出版的《风险社会》一书中提出再现代化(Reflexive Modernization)理论;1991年德国第25届社会学大会将“继续现代化” 作为会议主题;1993年我国学者罗荣渠教授出版《现代化新论》;1997年 美国学者殷根哈特教授出版《现代化与后现代化》;1999年我国学者何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