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湖西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汕头市湖西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指出:“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天主教会的上帝创造万物理论 C? D“ ” 广东省汕头市湖西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 260 D 1. 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指出:“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 其总因也……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下列 4. 1918年夏季,孙中山通过美洲华侨向列宁和苏俄政府发去电报,表示他对列宁和苏俄政府的祝贺。 1923年8月,又派出“孙逸仙博士访苏代表团”赴苏考察。这表明 与“思想自由之明效”不一致的是 A.中苏两国已达成革命共识 A.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B.孙中山认同苏俄革命道路 C.孙中山已产生联俄的倾向 B. 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 D.反帝反封已成为时代潮流 C.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参考答案: C D. 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在会议上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阐释为新三民 主义,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根据材料时间和内容,可以看出孙中 参考答案: 山1918至1923年已产生联俄的倾向,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材料都不能反映,排除。 D 【点睛】 2. 从兴中会、同盟会时的“驱除鞑虏”,到民国时的“五族共和”,再到国民革命时的“中国民族自 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解答此题的关键信息是“1918年”“1923年”“孙逸 求解放”,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发展轨迹是( ) 仙博士访苏代表团”。 A.从反对帝国主义到民族自强自立 下列哪项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5. B.从反满兴汉目标到联合满族人民 A. 工商业收归国有 B.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 C.从暴力革命手段到和平主义思想 农民 D.从立足汉族本位到追求中华独立 参考答案: C.取消一切市场贸易活动 D. 对生活必需品由国家进行分配 D 试题分析:驱除鞑虏强调的是反抗满清统治者,带有片面的民族主义色彩。国民革命时的中国 “”“ 参考答案: 民族自求解放强调的是中华民族整体民族意识的觉醒。所以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发展从立足汉族本位 ” B 到追求中华独立。所以答案选。 D 6. 对于一个生活在明朝时的人,下列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思想的变化 ①喜欢画年画②读了许多带插图的小说 罗庄区举行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活动,学生张阳参加了这次活动,并搜集、查 3. “” ③喜欢听京剧④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 找有关人文精神的资料。你认为下列资料不符合人文精神的有 “”“” A.①②③④ .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薄伽丘的《十日谈》 A“” B B.①②③

